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走進游仙區魏城鎮鐵爐村看見,平坦的柏油路上,噴涂著紅、黃、藍三色交通標線,從村口一路延伸至鐵爐觀景臺,道路兩旁樹木蔥郁,農家庭院錯落有致,村道、古樹與村落古建筑群交相輝映,景色怡人。
據了解,鐵爐村是第4批中國傳統古村落,村內有126棟夯土建筑以及百年老堂屋,是重要的村史文化資源。“當前,我們以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修繕傳統民居,改旱廁、排污水、清垃圾,統一農房風貌,構建以鐵爐書院為中心的土屋建筑群。”村支書涂先國介紹,“通過招商引資,我們打造了銀杏小院、九灣桃花、十里梅廊、張勇事跡陳列室等十多個文化體驗區和特色民宿區,深挖鐵爐元素,傳播張勇精神,擦亮‘傳統村落’金字招牌。”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在魏城鎮棲鳳村,結合“家家戶戶種柚子”這一村情,以打造美麗庭院為契機,帶動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種了200余畝柚子樹,變特點為特色,讓往日雜亂地帶成為村民增收紐帶,持續提升鄉村綠化美化品質,以庭院“小美”助力鄉村“大美”。
“之前為了響應號召,我在房前種了十來棵柚子樹,今年差不多能收4000斤左右。柚子在傳統文化里有招財聚財的寓意,象征著為家庭帶來幸福和好運,我也樂意種。”棲鳳村村民云良春笑容滿面地說,庭院種柚子不僅美化了自家的居住環境,還能借助村集體搭建的果蔬電商銷售平臺進行銷售,“按照去年的價格,光門口的這些柚子今年就能增收5000多元呢。”
不僅如此,在棲鳳村,不少村民以“美麗庭院+土特產銷售”模式,對外售賣柚子、瓜果、蔬菜等土特產,美麗庭院有效帶動了“美麗經濟”。
近年來,魏城鎮以城鄉環境綜合提質為總抓手,因村施策,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既扮靚鄉村“面子”,又做實民生“里子”,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下一步,魏城將持續從‘人民期盼’出發,以‘人民滿意’落腳,持續提質升級,鞏固治理成效,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魏城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周鈺)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