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融資支持。
作為國內綠色金融先行者,興業銀行始終是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主力軍,圍繞《意見》提出的全領域轉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設、全社會行動的工作要求,“融資+融智”并舉,在服務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中持續擦亮“綠色銀行”名片。截至2023年末,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融資規模達1.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其中綠色貸款余額8103億元,較年初增長27%,為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持續貢獻興業力量。
探索轉型金融 助力全領域轉型
《意見》提出,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市建設、農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綠色創新,增強美麗中國的內生動力、創新活力。
長春一家鋼鐵企業陸續增建了熱回收余熱發電、煙氣脫硫、除塵等一系列綠色升級改造項目,資金壓力逐漸增大。興業銀行第一時間為企業定制綠色金融綜合融資方案,提供2.2億元綠色貸款,項目投入使用后,預計每年減排100萬噸工業二氧化碳,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目前,該行轉型金融產品體系日益健全,2023年,創新落地全行首批轉型金融貸款、全行首筆產品碳足跡掛鉤貸款,全年共落地可持續發展掛鉤產品177筆,融資金額共70億元,以利率優惠鼓勵企業低碳減排,實現了轉型金融創新突破,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化、低碳化。
聚力降碳減污 促進全方位提升
美麗中國離不開碧水藍天。《意見》指出,堅持要素統籌和城鄉融合,一體開展“美麗系列”建設工作……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深耕綠色金融領域10多年來,興業銀行秉持“寓義于利、點綠成金”的理念,積極服務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建設,讓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邛崍市白沫江水美鄉村生態綜合體項目是四川省內首個EOD入庫項目,推動白沫江流域生態堤防工程、水生態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文旅獲客、農業采摘體驗、農產品銷售實現茶、農、旅融合發展。為助力項目推進,興業銀行積極介入并提供高效金融服務,率先實現了1.2億元綠色貸款落地,助力暢通“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發揮綠色金融力量,興業銀行積極助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打造包括排污權抵押貸、碳資產質押貸、林權按揭貸、陽光貸、環保貸、節水貸等創新產品,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截至2023年末,該行降碳領域綠色融資規模達10649億元,減污領域綠色融資規模4195億元,有效服務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等領域,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方位提升。
“融資+融智”并舉 服務全地域建設
《意見》提出,美麗中國要做到全地域建設,因地制宜、梯次推進美麗中國全域覆蓋……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麗中國建設板塊。
興業銀行持續完善綠色金融專業運營體系,推進實施綠色金融人才萬人計劃,設置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因地制宜,“融資+融智”服務當地綠色發展。
圍繞服務國家戰略,興業銀行聚焦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粵港澳大灣區、福建省內綠色發展需求,精準提供綠色融資服務,助力當地能源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截至2023年末,該行長江經濟帶13家分行綠色金融融資規模達8198億元;黃河流域10家分行綠色金融融資規模達3429億元。
“融資+融智”服務地方經濟綠色轉型升級,近年來,興業銀行與貴州、浙江、江西、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吉林、云南、重慶等10個省區簽署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開展氣候投融資創新,與包頭、保定、重慶、西咸新區等城市簽署氣候投融資戰略合作協議,積極貢獻興業智慧。
推進零碳運營 引導全社會行動
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意見》提出,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為,鼓勵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
2021年4月24日,興業銀行簽署承諾函,在中國銀行業率先采納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立即實施氣候中性(CLIMATE NEUTRAL NOW)”倡議,有序開展自身碳減排工作,確立自身碳中和目標和路線圖。
據介紹,該行連續十余年加入“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試點建設綠色支行,通過實行建筑運營節能減排、數據中心節能減排、綠色交通等措施,推動自身綠色運營,以實際行動響應綠色低碳發展號召。
綠色低碳,需要人人參與。興業銀行還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作用,針對個人客戶,打造綠色低碳信用卡,引導持卡人以力所能及的消費方式參與綠色低碳行動;針對企業客戶,開發上線“雙碳管理平臺”,涵蓋企業碳賬戶、個人碳賬戶、集團運營碳管理功能板塊,已為1700多家企業客戶創建“碳賬戶”,并基于企業碳賬戶落地了部分碳減排掛鉤、碳資產質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