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冬日暖,綿陽景如畫。
徜徉綿陽大地,城鄉面貌的“調色盤”絢爛繽紛,廣袤田園與喧囂市井交織,井然有序。漫步城區,三江相交匯,綠水繞城廓,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科技創新蓄勢賦能,城市功能加速升級;邁入鄉村,沃野織錦繡,田園花果香,條條道路四通八達,特色產業生機勃勃,美麗鄉村串珠成鏈。
這幅融合互動、共同繁榮的城鄉發展新圖景離不開金融的杠桿作用、引導作用和支撐作用。2023年,市金融工作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積極落實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探索、開拓創新,推動更多資金投入以農業農村為切入點,多措并舉健全鄉村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搭建平臺
暢通銀企融資信息
構建城鄉一體的金融服務新模式,關鍵在于要找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聯結點,搭建聯結農業農村客戶、農村資源要素互通共享、場景深度融合的服務生態圈。
發展有需求,對接需精準。近兩年來,市金融工作局常態化召開金融支持涉農產業投融資推介會,開展涉農金融政策及產品宣講,提升農戶對金融惠農政策的知曉度;定期收集農業企業、涉農項目融資需求,及時推介至金融機構。同時,引導金融機構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入村鎮開展實地調研,了解各類農村主體的融資需求;會同市委組織部等部門深入開展“一鎮一經理、一片一行長”金融甘露促振興行動,圍繞“一片區一主業一特色”,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將金融服務帶到鄉村,助力村集體經濟“消薄”;依托“綿陽金輝”黨建品牌和金融系統黨建聯盟,引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強和地方黨組織的溝通聯系和工作聯動,成立縣、鎮、村三級聯合工作組,幫助提升村級組織的能動性和組織力。
下沉服務
優化金融營商環境
在提升農村地區支付服務水平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發揮網點優勢,下沉金融服務,持續優化貧困地區農村網點網絡;指導金融機構建設集小額取現、物流、政務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民綜合服務站;暢通農村地區數字人民幣支付渠道,打造“石椅羌寨”等“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示范場景”;圍繞文化旅游、紅色教育、美麗鄉村等鄉鎮地域特色,豐富移動支付便民場景應用;開展支付服務宣傳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升農村地區老年人、農民等群體支付便利度。
此外,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引導、金融部門推動、多方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擴大農村信用建檔評價范圍;加強評定結果運用,推動金融機構采取“整村授信”融資模式加強信用村信貸支持;不斷完善涉農經營主體、農戶等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和共享機制,促進農村地區信息、信用、信貸聯動。
精準施策
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如何充分發揮鄉鎮連接城市與農村的節點和紐帶作用?綿陽市委八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圍繞“興產業、活要素、優服務、強治理”統籌推進、重點突破。
近年來,市金融工作局在服務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嘗試和探索,引導金融機構聚焦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精準度,推動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流向城鄉融合發展領域。
針對涉農領域涌現的多元化融資需求,市金融工作局支持金融機構擴大抵質押物范圍,開發更多適合涉農企業融資需求的信貸產品;引導轄內銀行機構將農村“沉睡資產”轉化為銀行信貸資金;指導金融機構創新推出“生豬活體質押貸款”“麥冬貸”“蜀興農貸”“裕農快貸”等金融產品,特別是發揮我市作為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的優勢,在全省率先推出“綿州農房增信貸”產品;探索創新“農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信貸模式,建立“糧食收購風險基金”擔保模式,推廣“活體抵押+保單增信+銀行授信”融資模式;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適合鄉村振興的保險產品,鼓勵地方政府對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產品“擴品、增量、提標”,探索“保險+期貨”模式;支持保險機構因地制宜創新推出防返貧險、定期壽險等適合農村市場銷售的保險產品;引導銀行機構積極向上爭取信貸額度,細化涉農信貸業務盡職免責辦法,提高“三農”領域的獲貸率;推動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擴大規模,優化風險補償方式;充分發揮農擔公司作用,在風險可控下逐步提高業務覆蓋面和普惠性。
此外,市金融工作局還積極開展涉農企業上市培育,引導社會資本入鄉。包括鼓勵社會資本聚焦現代種業等優勢比較突出的產業鏈條,支持“臺沃科技”“鐵騎力士食品”等農業領域企業上市融資,引導“新希望六合”等龍頭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等。
?。ǜ⒔^察記者 唐甜)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