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報融媒記者 蘭建春
如何創新涪江流域生態環境大保護機制、協調聯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2月16日召開的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自然生態保護專題座談會中,來自涪江流域川渝九地政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代表齊聚一堂,立足各地實際,紛紛建言獻策,共商生態保護大計。
涪江流域位于四川北部及重慶西北部,涉四川6市(州)、重慶三區共9地,如何變“九地治水”為合力治水,更好地發揮涪江流域對于長江的“上游水塔”生態功能?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景弘認為,要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做好保障發展和保障民生的動態平衡,“平武在自然生態保護中的做法就很有啟發,事業產業并舉,事業更多側重保護,為后代留下永續利用的環境。”
立足涪江上游水生態環境較脆弱的實際,阿壩州政協副主席祁玲建議,將涪江納入全國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強化涪江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種生態要素治理,實施涪江上游河道生態修復項目,建設具有去污、保土功能的生態坡岸等多功能生態系統,增強流域水源涵養能力。
“涪江流域生態價值不容低估,政協如何發揮作用,綿陽做法值得學習。”重慶市合川區政協主席葉華說,在提升生態保護中,如何傳承好流域的歷史文化,同樣值得思考,“推動涪江流域綜合保護和發展,需要我們共同發現、共同呼吁和共同建設。”
座談中,當了解到平武木皮藏族鄉關壩村以“小蜜蜂”孕育“大產業”,實現生態與發展共贏的做法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時,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王聲斌頗有感觸,“從這可以看出涪江上游的擔當和貢獻。”他表示,將攜四川兄弟市州一道,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全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涪江千古流,永澤九地人。涪江兒女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守護者、受益者,定當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通力合作,久久為功。”主持座談會的綿陽市政協副主席瞿永安動情地說。
滔滔涪江,郁郁青山,朗朗晴空,徐徐清風,既是民生之要,亦是責任所在。座談會后,九地代表互加微信,彼此關注,繼續交流。多名參會代表均表示,座談會形成的自然生態保護共識,將推動川渝九地以此為契機,加強協調聯動,合力守護,讓涪江流域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