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春日閑庭賞花、夏日抬頭觀星、秋日徒步觀鳥、冬日享受暖陽……這些來自大自然最真實的饋贈,是吳玉婷眼中最靚麗的風景。
吳玉婷是綿陽三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教育中心負責人。從無到有,從簡單到繽紛,在綿陽,隨著濕地自然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自然教育也正在她眼前這片得天獨厚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作為全市首個以濕地文化、濕地科普和濕地宣教為主題的自然教育場館,成立三年來,自然教育中心以濕地為課堂,普及了一堂堂全民參與、共同守護的生態之課。
三江湖濕地公園有野生植物250種,脊椎動物25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灰鶴、白琵鷺以及鴛鴦等都棲息在此,每年冬季,還有紅嘴鷗等70余種鳥類在三江湖越冬。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020年9月,市林業局經過認真籌備、規劃、建設、布展,在三江湖邊建設完成了全省濕地公園中最具特色的三江湖自然教育中心。
自然教育中心室內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室外近5000平方米,緊緊圍繞三江湖“城市濕地”與“水鳥天堂”兩大特色進行布展,運用室內場景復原、沙盤、互動展陳、多媒體互動、圖文展示、自然教育和室外近自然式的多樣化植物群落小微濕地等形式,建設了室內六個宣教區、自然教室和室外小微濕地等,是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實踐學習活動的自然課堂。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在濕地公園親水、親鳥、親自然的同時接受自然科普教育,激發愛惜生態環境、守護文明城市的內生動力。
作為公益性場所,綿陽三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教育中心于2020年9月25日正式開館,面向全體市民免費開放。三年來,共接待游客767091人次,開展各類主題型自然教育,科普宣教活動68場,接待全國各交流團隊及單位92個。接下來,市林業局還將充分挖掘三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優勢,創新開展更多繽紛多彩的研學課程,讓自然教育中心更有溫度、接地氣,搭建市民了解自然、體驗自然、關愛自然的重要橋梁。(綿報融媒記者 鄧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