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是綿陽的城市基因,而以長虹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正是綿陽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且在近期捷報頻傳。
●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圍海關總署出臺的《首批“專精特新”重點企業培育名單》,四川僅有15家。其中綿陽5家(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龍華光電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華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安和精密電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禾大西普化學(四川)有限公司),占據三分之一席位。
●長虹AI實驗室論文《一種探測移動機器人定位錯誤的序列決策方法》(以下簡稱《論文》)被IEEE國際智能車大會接收。這也標志著AI實驗室相關研發實力開始看齊業界領先水平。
●長虹AI實驗室代表長虹控股集團牽頭申報的工信部揭榜掛帥項目“高精度工業視覺檢測系統”獲得批復。此次項目競爭中,全國60多個團隊申請,最終只批復了4個。
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
作為綿陽龍頭企業,長虹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的誕生,展現的不只是長虹作為一家企業的發展實力,更體現的是綿陽當地的科技創新水平。
據了解,IEEE國際智能車大會是全球智能車科研學術領域水平最高、規模最大、歷史最為悠久的頂級大會。長虹AI實驗室的《論文》之所以被接收,則源于《論文》在評估移動機器人定位可靠性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據長虹AI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劉孟紅介紹,如何評估移動機器人的定位可靠性是機器人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在論文中長虹提出了基于序列決策框架評估移動機器人定位可靠性的方法,并由長虹AI實驗室數學系博士孫量完成了數學理論的詳細推導。該方法可應用于復雜真實場景中評估移動機器人定位可靠性,使得機器人具備更加自主與安全的導航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長虹AI實驗室實驗成果
另外,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長虹AI實驗室也為機器人裝上了“火眼金睛”。“它可以精準定位、檢測、識別出生產中存在的細微質量問題,并及時進行預警攔截處理。”長虹AI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劉明華向記者介紹,長虹研發的“高精度工業視覺檢測系統”主要面向連接器和機械制造行業而設計,目標檢測精度最小可達微米級。
“它的應用可完全替代人工目檢,形成行業新的質檢標準。”據劉明華介紹,投用后,僅針對連接器行業產生的經濟效益預計就可達2000萬元。而隨著后續該系統功能擴展,其應用場景將大幅增多,市場前景將十分廣闊。
“AI實驗室將繼續深耕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庭的‘根技術’,聚焦創新突破,不斷提升創新能級,為長虹為綿陽貢獻更多的核心技術。”有關人員表示。
而這些,僅是長虹科技創新成果之一,在新能源材料、信息安全等領域,也涌現大量科技創新成果,并加速產業化應用。
長虹技術中心
科技創新是企業第一動力。自成立伊始,長虹便帶有明顯的科技基因。在6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長虹十分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力以及創新環境、創新生態的培育。
近年來,長虹通過燈塔實驗室、競爭力實驗室、技術生態圈三層研發體系,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等領域儲備技術成果。同時,與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子科技大學、MIT、寶鋼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單位、巨頭企業建立技術合作,著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鼓勵各地‘積極爭創國家實驗室’,這給長虹研發體系明晰了接續奮斗的方向。”長虹控股集團新聞發言人饒彬彬說,長虹將賡續創新基因,聚焦產業高端和科技前沿,積極融入和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一步鞏固成熟產業,拓展新興產業,形成企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綿陽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作出應有貢獻。
(綿報融媒記者 趙利賓 視覺綿陽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