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鹽亭聚焦脫貧人口增收、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任務——
構筑鄉村發展新模式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紀檢監督干部下基層
今年以來,鹽亭縣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三農”工作成效明顯。特別是聚焦脫貧人口增收、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任務,強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扮靚鄉村底色,厚植鄉村振興根基。
1抓好脫貧群眾增收 “稻魚共生”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在鹽亭縣富驛鎮華龍村,“稻魚共生”項目正在實施,10余臺機械加緊作業平整撂荒地。放眼望去,田塊、溝渠已經基本成型……
該鎮憑借良好交通條件和水土條件,建設“稻魚共生”項目,打造以水產、有機稻為主的生態農業。該項目占地5000畝,核心區域位于富驛鎮華龍村,占地800畝。項目于今年10月開建,目前核心區域已完成“平田、開溝、筑埂”等基礎改造,預計12月底核心區域能全面建成。項目建成投產后,每畝田可產出有機稻500公斤以上和水產品200公斤左右,經濟效益非常好??山鉀Q當地群眾常年“家門口”務工,集體經濟也可以通過入股分紅等形式增加收入。而且,待形成規模后還將帶動鄉村旅游,助農增收。
鹽亭縣堅持把增加脫貧人口收入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一環,全力以赴做好群眾增收工作。統籌縣內外用工需求,制定脫貧戶勞動力臺賬,落實跨省獎補政策;統籌解決弱勞動力、半勞動力就業難,確保有勞動能力脫貧戶家庭至少1人就業。大力實施農業產業提質三年行動,緊扣“國家102項”“省105項”重大項目支持導向,規劃儲備涉農項目73個,扎實推進“9+1”農業園區“一園一策”提升行動。統籌整合涉農資金,開展柑橘、藤椒、水產等40萬畝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強化特色產業+農戶、農業園區+農戶等強農帶農機制,特色農業產業帶、農業園區帶動脫貧戶8000戶次,直接帶動脫貧戶增收2000余元。加大對集體經濟組織項目、人才、土地等生產要素支持力度,賦予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拓寬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經營、合作經營、托管經營路徑,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2抓實鄉村基礎建設 鞏固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近日,金峰水廠施工現場,在工程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分布在各個點位的工人正加緊作業。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廠房正在進行二次裝修。接下來,準備引進和安裝機械設備,進一步完善取水口和高位水池。金峰水廠建成投產后,日產自來水將達到2.2萬噸,遠期目標保障鹽亭縣三分之二鄉鎮自來水供應。
據了解,縣水利部門堅持以鄉村為基礎,聚焦人飲安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進實施14座病險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水生態修復工程,提速岐伯鎮呂家橋水庫、黃甸鎮老埡山等4處小型水源工程建設,及時調整九龍鎮八角供水站、金孔鎮洗澤供水站取水點,確保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按照“城鄉統籌、區域集中、互通共濟”思路,加快推進金峰水廠、西部片區供水、北部片區供水工程建設。針對高山分散農戶用水不穩定的問題,新建村級供水站5個、分散打井586口、管網延伸97.5公里,鞏固提升6.5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近年來,鹽亭縣投入農林水事務資金5億余元,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h本級投入6000余萬元,對遴選的3個鄉鎮和10個村開展省市先進鄉鎮和示范村創建;在1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多合一行政村安排落實2022年度基礎設施建設補短資金3000萬元。投資1.5億元,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完成10個整村推進和2250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開展“一戶多宅”整治及農村D級危房拆除專項行動,拆除危房和土坯房1525戶。投資1.6億元,完成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338公里、居民小組通硬化路46公里,成功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金通工程樣板縣創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投資1.3億余元,新建標準農田2.5萬畝,開工建設西部、北部片區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
3抓細鄉村基層治理 踐行“楓橋經驗”讓群眾更滿意
在鹽亭縣巨龍鎮街道上,隨處可見穿著黃馬甲、戴著紅袖套的鎮、村干部匆忙的身影。他們每周堅持“1+N”平安巡防,黨員干部常態化“下訪”,辦實事解民憂,讓村民有了滿滿安全感。
近年來,為化解干群矛盾、群企糾紛,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巨龍鎮致力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黨員干部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持續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今年來,該鎮開展平安巡防500余次,走訪人員6000余人次,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問題32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各類訴訟案件和警情均得到有效處置。
鹽亭縣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各類鄉村組織的領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積分制、清單制”推廣運用,調整優化務實管用、具有區域特點的村(居)規民約189個,復核保留30個“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行政復議進鄉村進社區”專項活動,鄉鎮、社區矛盾糾紛調解率達到96%。建立基層鄉賢理事會189個,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環境治理、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等社會公益事業,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治理體系、機制進一步健全。(李運波 杜先海 杜燕 綿報融媒記者 陳元松 文/圖)
編輯:郭成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