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服務進社區
1月17日,游仙區涪江街道社工服務站正式建成投用。這個由社區閑置辦公用房改造而來的“一站式、多元化、網格化、信息化”社工站,是涪江街道在社會服務工作領域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時代下的社會服務工作,是滿足居民群眾所憂所盼的發力重點。在60歲以上老人占比17%、無物業老舊小區占比35%的涪江街道,基層社會治理“逆勢而行”:一項項創新舉措先后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銀高效投入,換來了一張張幸福笑臉。2021年,涪江街道獲批省級基層治理示范街道,社會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
建強陣地培育骨干用好社會組織
“范孃,試下水溫,燙了我再加點冷水。腳泡好了再給你按摩按摩腳底。”“感恩黨的好政策,感謝社工的細致服務,太謝謝你們了!”近日,涪江街道萬事幫社會組織社工人員為居民提供上門理療服務。
近年來,涪江街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充分調動和發揮轄區社會組織主動性和能動性,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形成“社區兩委+專業社工服務機構+社區社會組織”的社區服務模式,建成街道社工服務站1個,社工服務室8個,培育法人社會組織7個、社區社會企業1個、社區社會組織46個、社會工作骨干115人、長期固定在冊社區志愿者987人,常態化開展居家養老、家政服務、物業管理、平安巡防、環境治理、法律咨詢、文化文藝等社會服務,形成了全員參與、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聚焦問題精準施策用實社會組織
“小區的基礎設施、綠化總覺得缺點活力”“建議多開展文化活動,成立合唱團、舞蹈隊、象棋社”……2021年以來,涪江街道通過建立社會組織聯系服務社區制度,定期組織社會組織深入小區,采取發放調查表、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匯總居家養老、小區管理、興趣培養等居民公共服務需求,建立工作臺賬,制定解決辦法,同時借助實施省級城鄉社區治理,有效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社區無公共收益等問題。
“根據居民需要,社區社會組織不定期組織開展社團活動”,五里堆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玉香說,“這些社會組織都是居民自發成立并發展起來的,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2021年6月7日,游仙區行政審批局發出了綿陽市首家由社區控股的民生服務社會企業——四川美舍宜居居民服務社會企業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該企業由全省基層治理社會企業帶動型示范社區——涪江街道韓家脊社區孵化成立。韓家脊社區黨委更是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國基層先進黨組織,社區黨委書記薛燕滿懷信心地說:“社會企業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為社區發展提供更多助力,解決了城市社區缺錢、缺物資的窘境,2021年,社會企業實現20余萬元經濟收入,為實現老舊小區、社區全兜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守正創新多元化供給用活社會組織
“這下我們社會組織也找到娘家人了。”望著功能完善的社工站,樂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非常開心。2021年,街道整合原治平路社區閑置辦公用房,投入資金50余萬元,打造成“一站式、多元化、網格化、信息化”的社工服務站,為社區購買社會服務,社會組織進入社區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各方資源互通共有。
為了更好地培育本土社會組織,2021年9月,涪江街道出臺了社會組織發展獎勵政策,印發了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有了獎勵政策,就有了動力,政府在公益創投上,也會向優秀的社會組織傾斜。”涪江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負責人說。
以社會組織“小力量”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是涪江街道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的主要實施路徑。涪江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波表示,未來將堅持“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精準施策、對標對表、守正創新、多元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原則,積極創新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站聯動機制,建設營運好街道社工服務站平臺,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暢通社會組織進入社區服務渠道,使其成為轄區基層治理要素的集散地、公共服務資源的下沉地、“五社聯動”的實踐地。
?。▌⒔?楊鍵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周鈺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