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制定項目推進清單建立考核督促機制完善資金監管機制
24件省市民生實事提前完成任務
綿陽新聞網訊 教育助學、文體惠民、生態修復、就業創業、道路提升……2021年,我市實施省級、市級民生實事70件。截至目前,16件省級民生實事已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13件達到或超過目標任務進度;8件市級民生實事已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33件達到或超過目標任務進度。
近日,江油市中壩鎮居民劉奇平來到先鋒社區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拿上工具包,奔走在各小區,檢查消防、水電等設施,一旦發現問題,立即通知專業維修隊修理。
今年55歲的劉奇平是退役軍人,從部隊轉業后被安置在江油竇圌山旅游公司工作。2002年因企業改制,劉奇平下崗了。為了維持生計,劉奇平前往新疆、西藏等地打工。2015年,劉奇平的兒子患白血病,加上妻子腿部殘疾,家里經濟困難。2018年7月,劉奇平被援助安置到先鋒社區公益性崗位工作,期滿后,江油市就業服務中心針對他就業難的問題,為他再次在先鋒社區安置了公益性崗位,讓他既能照顧家庭又有一份穩定收入。
扶持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是重要民生保障。2021年,綿陽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聚焦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主線,奮力守住民生底線,不斷擴大就業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持續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1-8月,綿陽市城鎮新增就業39764人,失業人員再就業8868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19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69%,低于省控目標1.31個百分點。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這是學生資助工作的底線,也是政府對群眾的承諾。2021年秋季學期,綿陽市共資助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1.96萬人,做到了“應助盡助、應免盡免”。
北川幸福小學學生張靈家住安昌鎮高安村,其母親患病、大姐在讀大學、二姐在讀初中,家里經濟來源主要靠父親打工。在黨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幫助下,張靈享受了“四免一補”政策,申請到了《貧困生助學補助》。李童、李花兩名孩子家境窘迫,初中畢業時面臨失學。偶然間,她們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到國家中職教育資助政策,看到了希望。來到江油職中就讀后,兩人享受了一系列資助政策,獲得國家獎、助學金。如今,兩人已經給自己定下了到大學繼續深造的目標。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綿陽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的方向。記者仔細梳理我市2021年民生實事清單發現,突出民生改善、回應群眾需求是最大亮點,如群眾特別關注的就業、健康、生態、文化等,都納入了市級民生實事項目有序推進。
為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今年4月初,綿陽市印發了省級、市級民生實事《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分解通知》等,確定29個市級部門為牽頭責任單位,制定項目推進清單,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和項目推進計劃。建立“雙達標考核、過程管理、節點督查”3項考核督促機制,落實“目標任務完成、資金撥付到位”考核標準,堅持項目進度月梳理、季通報等過程管理監督辦法,在重要節點組織開展普遍、深入督查工作。在資金保障方面,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優先安排、重點保障民生項目資金,完善監管機制,完善民生實事資金月盤點、季通報、年考核制度,及時掌握、有效監管民生項目資金安排使用情況,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倪雁 林飛鵬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文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