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油倡導文明鄉風、傳承民俗文化、豐富群眾生活——
提升文化“軟實力” 夯實鄉村振興“硬支撐”
夕陽西下,大康鎮星火村綜合文化站廣場上,村民們三三兩兩饒有興致地體驗著拉伸器、扭腰器等健身設備,廣場上洋溢著歡聲笑語……如今,分布在江油各鄉鎮的文化廣場,已成為群眾豐富文化生活、改變生活方式的好去處。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江油用鄉村文化凝聚人心,通過提升村容村貌和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文化“軟實力”,夯實鄉村振興“硬支撐”,走出了一條文化先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文化墻倡導文明鄉風
迎著涼爽的秋風,走進江油各鄉鎮,只見村民的院墻上畫著各種各樣的圖畫,書寫著朗朗上口的文明用語,述說著文明村鎮建設的故事。
二郎廟鎮對金石村的傳統文化進行挖掘提煉,總結出“和”“善”文化內核,并以“綠繞金石、百善新村”為主題,打造文化墻,充分展示“和”“善”文化,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建設文明村風鄉風;馬角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在村莊主要街道繪制農村文化墻,對村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文化墻已成為江油各村鎮一道頗具特色的風景。
近年來,江油各村鎮通過挖掘當地歷史、民俗等文化資源,在村民的院墻上繪制特色文化墻,展現傳統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前,農閑時各村鎮的小超市里,總有村民聚集一起打牌、打麻將。通過挖掘歷史資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如今,江油各村鎮逐漸形成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圍,小超市里聚眾打牌的沒有了,大家在一起都是談論著現在的幸福生活。
村史館傳承民俗文化
新安鎮黑灘村村史館于2018年建成,通過反映農耕文化和鄉村社會發展的老物件、老技藝、老照片,展示該村最具特色的農耕文化,成為人們留住鄉愁、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江油傳承民俗文化的方式還有非遺傳習所和非遺傳播基地等。
江油歷史悠久,文化繁盛。青林口高抬戲、云集山歌以及霧山石刻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聲譽和知名度。
在振興鄉村文化中,江油深入挖掘、積極整合鄉村文化資源,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鄉村文化發展格局,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留住記憶與鄉愁。
近年來,江油深入鄉村開展非遺普查,挖掘各鎮村特色文化資源,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等“四進”活動,巡游、展示、展演,為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遺產打下基礎。目前,江油現有國家級名錄項目1個,省級名錄項目3個,市級名錄項目13個,江油市級非遺26個,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
文化廣場豐富群眾生活
“春節七天樂”廣場文藝演出、“送文化、送法律”文化惠民活動、情暖重陽……每逢春節、元旦、中秋、國慶、重陽等重要節假日,江油各鄉鎮綜合文化站都要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文化旅游節、櫻花節、采摘節等形式多樣的文旅活動,吸引了周邊群眾踴躍參加。
2015年以來,江油分期分批為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送文化器材,及時下撥免費開放資金。目前,江油有42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8個圖書館分館、3個文化館分館、364個農家書屋,96個社區書屋。這些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形成一個文化場館群,夯實了鄉村文化基礎,能夠多方位、多層次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多年來,江油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斷培育和諧文明鄉俗村風,振興鄉村文化,讓村民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主力軍,實現鄉村美在景中、美在村中、美在心中。(王鳳麗)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