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犧牲在安州的革命烈士王敬德:兩次策動兵變 身陷囹圄仍堅貞不屈
        发稿时间:2021-08-01 08:2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王敬德在策動安縣保衛團兵變的時候,因被人出賣而被捕犧牲。”在安州區革命烈士陵園里,王敬德的銅像靜靜矗立在蒼翠之中,他的革命事跡感動著每一位追尋紅色故事的干部群眾。

          安州區革命烈士陵園里的王敬德塑像

          “王敬德在策動安縣保衛團兵變的時候,因被人出賣而被捕犧牲。”在安州區革命烈士陵園里,王敬德的銅像靜靜矗立在蒼翠之中,他的革命事跡感動著每一位追尋紅色故事的干部群眾。

          王敬德(1906-1933),又名王進德、王毅,四川閬中人。1926年6月考入川軍29軍軍官教導隊,畢業后任第二混成旅26團1營1連見習排長。同年,經中共黨員王育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在下級軍官和士兵中開展革命工作。1932年10月,王敬德按照上級黨組織指示,成立“川西北第一路紅軍”,王敬德任總指揮,在德陽孝泉發動“孝泉兵變”。敵人以兩個團的兵力圍剿,當部隊撤向安縣(今安州區)途中時,彈盡糧絕,大部分士兵失散。到達茂縣大石壩(今安州高川鄉)時,又遇安縣民團的圍剿。兵變失敗后,王敬德留任綿竹中心縣委軍事委員,在安縣開展策動敵軍士兵起義等革命活動。1933年10月12日,因策動安縣保衛團兵變失敗,王敬德被捕,10月13日在安縣城關英勇就義,年僅27歲。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文/圖

          向往革命真理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寫的《精神風范》記載,1906年,王敬德出生在川北閬中千佛區鹽井壩。父親王維中(王海育)以行走郎中為生;母親王趙氏,知書識禮,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賢妻良母。王敬德共有兄弟姊妹6人,他排行老三。

          王敬德從7歲起在啟蒙私塾學習,天資聰慧,頗有抱負。進入教會辦的華音自動中學后,更是才華顯露,深得老師器重。他不滿足于所學的書本知識,還閱讀了大量課外書籍,尤喜愛哲學讀本,對社會科學懷有濃厚的興趣,并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提出問題,從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他勤于思考,執著追求,孜孜不倦地探討人生、社會,養成了沉靜、內向、含蓄的性格。

          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史料記載,王敬德的少年時代是在家鄉度過的。閬中當時處于四川軍閥田頌堯29軍屬地,系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爭奪之地。英國侵華的基督教東川教區亦設于此。這里擁有歐式的圓頂教堂、仁慈醫院、修女院和教會學校等設施。王敬德從小目睹了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那些道貌岸然的傳教士,煞有介事地宣揚所謂“自由、平等、博愛”,不過是劑麻痹勞動人民靈魂、瓦解人民斗志的精神鴉片。

          父母親早逝后,家庭經濟拮據,王敬德只好中途輟學。他常常在住家附近一個隔房老輩子王維興(地下黨員)開的一家書館借書學習。他成了這里的常客,從早晨到黃昏,與書為伴,求知若渴。外界新思想、新文化使王敬德眼界大開,思想日臻成熟,向往革命真理。

          為生計所迫,王敬德擔負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先后去閬中二龍場、老觀場鄉下教書,使他有機會接觸到農民的生活。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川北農民生活是非常悲慘的:“尖尖山,二斗坪,茅草棚棚笆笆門,要吃干飯萬不能。”這首流傳在民間的歌謠,即是當時社會狀況的真實寫照。軍閥混戰,物價飛漲,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民不聊生,背井離鄉,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由于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王敬德耳聞目睹了舊社會的黑暗現實,深切了解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拿起筆來,寫了許多抨擊時政、針砭弊端的詩文和日記,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悲憤心情。”《精神風范》中如是描述王敬德的早期斗爭。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時,已孕育了革命思想的王敬德心里不平靜了,決心投筆從戎,效命沙場,以盡拳拳報國之心。其時,王敬德的隔房哥哥王育德已在29軍升任教官并暗中加入地下黨,他趁29軍駐閬中軍官教導隊招募新兵的機會,返家動員王敬德報名入隊學習。王敬德前往應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在三臺學習結業后,任第二混成旅26團1營軍訓隊見習排長,并經王育德介紹在部隊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市委黨史研究室宣傳科科長王仕春說。

          王敬德入黨后,積極在下級軍官和士兵中開展工作,發展了26團3營副營長趙炳賢入黨。王敬德和趙炳賢在26團建立地下軍支后,發展黨員30多人,外圍組織“紅軍之友”120多人,并利用多種機會發動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政策,提出了“反對軍閥混戰,不為軍閥賣命,變反革命戰爭為革命戰爭,武裝保衛蘇維埃,武裝發展紅軍”等口號,深得士兵們擁護,部隊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

          發動孝泉兵變成立川西北第一路紅軍

          《精神風范》記載,1931年3月,26團軍支在綿陽建立,王敬德任軍支書記。不久,該團換防綿竹,四川省委將26團軍支關系轉綿竹中心縣委領導。1932年春,王敬德、張紹武在26團的活動有所暴露,綿竹中心縣委把二人調往安縣開展地方工作,王敬德擔任中共安縣特支委員,后來又兼任旱壩黨支部書記。1932年冬,鄂豫皖的紅四方面軍翻越巴山秦嶺,進入四川,開辟了川陜革命根據地。時逢四川軍閥第一次混戰時期,以28軍軍長鄧錫侯、29軍軍長田頌堯的聯軍為一方,以24軍軍長劉文輝的軍隊為一方,互相爭權奪利,拼命擴充自己的防區,展開了一次持續數月、規模浩大的火并。

          此時,中共四川省委指示:“黨在此時,特號召各地黨支部及全體同志起來,積極為領導群眾斗爭,組織反戰罷工,組織失業工人和災民斗爭,反對苛捐雜稅,反對拉夫抓丁,領導貧民破倉分糧,發動游擊戰爭,組織革命兵變,以實際行動反對軍閥混戰,擁護紅軍入川。”并強調“尤其在梁、達、順、潼、綿、安及成、渝、井等地……有計劃地打入川東、川西北的進攻紅軍的軍閥軍隊中去,組織革命兵變,到紅軍中去鞏固紅軍。解決土地問題,創造川東北和川西北的蘇區。”

          1932年10月,田頌堯29軍26團準備開赴成都參加與劉文輝部戰爭,中共四川省軍委和綿竹中心縣委審時度勢,分析了26團內部情況,認為部隊起義條件基本成熟,決定抓住戰機,在孝泉發動兵變。中共綿竹中心縣委派王敬德回部隊考察和幫助孝泉軍支開展工作。10月18日午后2時,王敬德到達26團駐地孝泉,將綿竹中心縣委的指示轉達給孝泉軍支負責人趙炳賢。19日晚上8時,王敬德、趙炳賢分頭參加各連支部會議。20日上午,趁營長以上的軍官去德陽師部開會之機,王敬德、趙炳賢發動了孝泉兵變。兵變隊伍在向安縣進軍途中,選舉了軍事負責人,宣布成立“川西北第一路紅軍”,由王敬德任總指揮,趙炳賢任政治宣傳員。起義隊伍到達沸水后,在

          前有團防,后有追兵,疲于作戰,彈盡糧絕,處于孤立無援的境況下,且戰且退。當撤至安縣沸水與太平交界處的大石壩深山老林中,又遭到鄧顯廷的地方反動武裝的圍剿,起義失敗。

          國民黨右派喉舌《國民公報》1932年11月7日第5版,曾以顯著位置,對這震驚一時的事件作了披露:“……孝泉叛變官兵現經26團派兵追擊,及獨立二團羅團長所派汪團副率兵會剿暨安縣軍團之一部尾追,已于昨夜半一時,在大石壩徹底解決……”嗣后,為總結兵變失敗的教訓,中共四川省軍委和綿竹中心縣委在安縣曉壩鄉地下黨員肖前鵬家召開了秘密會議。會議決定今后要隱蔽分散,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重整旗鼓。鑒于王敬德在軍隊的身份已經暴露,組織上把他調到地方上工作,擔任綿竹中心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兼管軍運、武裝組織工作,仍同省軍委保持聯系。省軍委為做好地方軍事工作,還增派力量,加強與綿竹中心縣委的聯系。

          被人出賣被捕就義前發出革命怒吼

          《精神風范》記載,1933年1月、3月,中共四川省委相繼指示各地:……加緊擁護紅軍的工作……應努力擴大深入到工廠農村兵營學校的下層群眾中去,……把出捐的群眾爭取到“紅軍之友”的組織內來,普遍建立“紅軍之友”,搗亂國民黨白匪的后方,發動游擊戰爭,擴大四川蘇區和紅軍。根據這一指示精神,王敬德和中心縣委的同志分別深入到安縣雎水、沸水、曉壩、高橋等地,發動群眾,成立“農民減租互助會”“農民協會”“紅軍之友”;在秀水、河清、塔水等地,成立“讀書會”“反帝大同盟”“兒童團”“歌詠隊”等,共有成員200多人;縣委在紀念“列(寧)李(卜克內西)盧(森堡)”宣傳周中,印發宣言600份,發動群眾募捐,支援紅軍。中心縣委還成立了游擊小組,配備武器,由王敬德和參加過孝泉兵變的張紹武負責訓練指揮,執行中心縣委的特殊任務;曉壩、高橋在建立農協會的基礎上,進而成立農民赤衛隊,擴大了武裝力量。省委在向中央的報告中說:“……安縣、綿竹等地正在積極準備發動游擊戰。……農民抗捐稅租債的斗爭,正在普遍起來……綿州、安縣各地正在黨的領導下舉行殺豪紳地主,反抗統治階級的游擊戰爭。”并指示中心縣委“堅決發動三臺、中江、綿州、安縣的游擊戰爭”,相機策動安縣保衛團兵變。

          黨史資料記載,安縣保衛團轄3個大隊27個小隊324人,團長由縣長邱祖培兼任,副團長由公安局長林華卿兼任。保衛團除第一大隊駐守縣城,其余均駐守在各場鎮。中心縣委決定增派曾任川軍排長并在地方袍哥中擔任管事的中共黨員陳永安協助王敬德做軍運工作,打入保衛團,策動起義。擬將安縣保衛團編為“安縣工農紅軍第一大隊”,地方民團編為“安縣工農紅軍第二大隊”,農協會、赤衛隊等編為“安縣農民自衛軍第一大隊”。陳永安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與駐城關的大隊長楊茂軒的心腹、小隊長李孝全結為拜把兄弟,在保衛團內廣交朋友,聯絡感情,秘密串聯,散發傳單進行輿論準備。

          王仕春介紹,敵人風聞王、陳在保衛團內部組織嘩變的消息后,氣得暴跳如雷,視王、陳為眼中釘、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1933年10月12日,林華卿、楊茂軒設下圈套,將陳永安騙到月堂庵河邊殺害。王敬德不知陳永安已出事,仍按原定日期到縣城南外茶社與李孝全接頭,等候陳永安的消息。讓王敬德始料不及的是,兵痞出身的李孝全等,早將王、陳組織起義的計劃向其主子密報了。當王敬德來到茶館,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敵人蜂擁而上,開槍打斷了王敬德的腿,王奮力拒捕,終因寡不敵眾,被五花大綁,押往國民黨縣政府。

          王敬德被捕,敵人如獲至寶。邱祖培在西花廳親自刑訊逼供,用盡各種刑法,慘狀令人目不忍睹,但王敬德堅貞不屈,毫無懼色,歷數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罪惡,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威武不能屈”的革命精神。10月13日,邱祖培和林華卿下令將王敬德公開殺害于安縣城關。這天秋風瑟瑟,陰霾四起,安縣城內戒備森嚴,如臨大敵,白色恐怖籠罩著這座小縣城。王敬德因腿被打斷,在被敵人用籮筐抬赴刑場途中,不斷高呼“打倒國民黨!”“打倒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敵人驚恐萬狀,竟殘忍地用硬物塞住他的嘴巴,他仍然不斷掙扎,發出“唔唔唔”的怒吼。罪惡的槍聲響了,王敬德倒在血泊中,英勇就義,年僅27歲。

          王敬德犧牲后,黨組織和當地群眾遵照他生前立下的誓言,把他安葬在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1984年10月,王敬德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久久国产三级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字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最近2019年中文字幕一页|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