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 鄉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三臺: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綿陽新聞網訊 “今年年初種植麥冬收入不錯,現在自留地里的玉米和豇豆也成熟了,一會摘一些,今天也學著城里人一樣,過個周末。”近日,在三臺縣永明鎮紅巖村,村民劉國樹和妻子一邊嘮著家常,一邊挑選著午飯的食材。談及現在的生活,他感到很幸福:“吃得好,穿得好,掙得也多,日子過得很舒坦”。劉國樹告訴記者,自從前幾年永明鎮建起了麥冬產業園,鄉親們在政府的號召鼓勵下發展麥冬產業,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
劉國樹口中的“麥冬產業園”,是三臺縣麥冬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該園區覆蓋蘆溪鎮、永明鎮2個鎮20個村,幅員面積53.55平方公里。園區以近年來三臺縣主打的優勢品牌“涪城麥冬”和生豬為主導產業,目前組建了四川省麥冬產業技術研究院、生豬院士(專家)工作站。其中麥冬種植面積20156畝,建起了麥冬綠色加工中心、氣調庫等深加工配套設施,年麥冬加工能力達2.2萬噸,成功研發“川麥冬1號”“川麥冬2號”“午脈飲”“二冬膏”等新品種新產品,小小的麥冬苗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發展勢頭愈發強勁。園區的發展,直接受益者就是當地農民,麥冬成為了三臺縣農民眼中的“香餑餑”,讓他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前不久,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項目暨1200頭共享公豬站開工儀式在三臺縣蘆溪鎮舉行。除了麥冬,生豬種業發展也幫助蘆溪鎮當地村民走上種養循環發展的道路,并成為該縣發展的一個亮點。通過種養深度融合,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綜合效益更加突出。
目前,三臺縣建有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2個、規模養殖場93個,今年預計出欄生豬7.12萬頭、仔豬42.4萬頭,同時,明興農業40萬頭生豬飼養宰一體化項目已經啟動。“我們把握種養循環發展這條主線,在養殖場邊建設沼氣池,畜禽糞便成為沼氣原料,通過鋪設在麥冬田間的沼液管網,用于種植麥冬等特色農產品,實現生豬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在麥冬種植區的高效利用。”綿陽明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鄒中友告訴記者,利用零排放廢物提供有機肥發展循環農業經濟,不僅讓該公司的生豬種業有了長遠發展,也讓當地群眾看到了種養循環發展的強大潛力。
不僅僅是麥冬和生豬產業,漫步在三臺農村的田間地頭,能明顯感受到新農村的變化日新月異。大面積的桃樹、李樹、藤椒、西瓜地隨處可見,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里不時傳來歡笑聲,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使得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來,三臺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特色農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布局更加優化,體系更加完善,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鄉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努力構建起了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新格局。(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錦輝)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