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玉米品質好,又甜又糯,鮮吃口感都趕得上水果了!”7月6日,在三臺縣靈興鎮靈峰村,當地農戶正忙著采收果蔬玉米。該村三組村民習剛告訴記者,今年他在麥冬地里套種果蔬玉米,畝產在1500公斤以上,按照市場收購價計算,每畝增收3000多元。
廣闊的田野上,一片片碧綠的玉米地蔓延鋪展,一陣陣玉米的甜香味兒沁人心脾。靈興鎮副鎮長何炯介紹,靈興鎮是三臺縣“涪城麥冬”主產地之一,由于麥冬喜陰,種植戶多在麥冬地里套種玉米。“以前套種普通玉米,畝收入在1000元左右。”何炯說,近年來,該鎮著力產業結構優化,結合本地實際,引導農戶種植果蔬玉米取得成功,從最初的500余畝逐步擴大到如今的1.3萬畝,其中麥冬地套種果蔬玉米種植面積達到4000余畝,同時帶動周邊鄉鎮發展果蔬玉米近5000畝,種植戶收入穩步上升。
隨著果蔬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靈興鎮果蔬玉米交易中心漸成雛形。在該交易中心,記者看到,一輛輛掛著外省牌照的車輛整齊的排列在道路兩旁,工人正在將農戶交來的鮮玉米裝上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今年果蔬玉米品質好,加上市場走勢好,前來訂購和要貨的客戶多得不得了,電話都打爆了。”在交易市場,指揮工人裝車的寇海龍說。作為本地村民,寇海龍多年來一直在外務工,隨著果蔬玉米交易中心的形成,他找到了一份“比打工更賺錢”的工作——代辦收購。他告訴記者,自從代辦收購果蔬玉米后,他和成都、甘肅、陜西、青海等地的客商成了朋友,一季度下來收入在2萬元以上,比打工強多了。
據了解,該鎮果蔬玉米有華維、長征、松林、小蜜蜂、花糯、彩糯等10余個品種,既可蒸煮食用,還可以鮮食,很受市場歡迎。在該鎮凱億吉家庭農場里,農戶將不同品種的果蔬玉米進行篩選并分類包裝。“都是外地客戶下的訂單,每天發貨,確保新鮮。”農場負責人寇永江說,通過分類和篩選,按照品級進行包裝后,玉米的身價得到提升。
在該農場,一輛輛裝載玉米秸稈的三輪車、農用車不斷駛來,伴隨著隆隆機聲,玉米秸稈變身青儲飼料,成為牛羊的口糧。據介紹,該農場每天可以處理100多噸玉米秸稈,生產出來的青儲飼料主要銷往南充、遂寧、重慶等地。
“今年我5畝多麥冬地都套種了果蔬玉米,除了賣玉米棒子外,秸稈每畝還可以收入260多元,算下來一季收入就接近18000元,硬是劃得著!”當天下午,前來售賣玉米秸稈的習剛掰著指頭算收入賬,滿臉歡喜。
“為方便農戶交易,該鎮將結合‘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盤活閑置資產,建立規范的農產品交易中心。”何炯介紹,該中心占地面積近10畝,竣工后,農戶可從事玉米、油菜、麥冬等大宗農副產品有序規范交易。(鄧洪 劉玉明)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