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75位 ■城市高質量發展排名第42位
入圍“雙榜” 綿陽“成績單”厚實亮眼
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1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下稱《研究》)。四川的成都市、綿陽市、宜賓市和德陽市入圍。其中,成都市排名第4位,綿陽市排名第75位,宜賓市排名第80位,德陽市排名第99位。同時,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澤平宏觀》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排名,綿陽排名第42位。
《研究》主要對我國293個城市(不包括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評估評價而得出。主要評估指標為城市重點經濟發展指標,圍繞經濟規模、發展質效、綜合活力、創新勢能、共富共享、城市能級等多個維度進行。
根據《研究》,2021年上半年,綿陽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增長36.3%,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1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增長44.1%,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18.2個百分點。
在本次入圍的4個城市中,除成都外,綿陽、宜賓、德陽3市均有另外一重身份——全省區域中心城市。2018年6月底,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提出建設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達州市七個區域中心城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目前,七個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均突破2000億元。截至去年,綿陽GDP總量已超過3000億元。
任澤平團隊則對全國337個地級行政單元的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客觀量化排名,涵蓋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人口潛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五大維度,20個指標的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經過綜合評估,綿陽排名第42位。
榜單的背后,是綿陽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與擔當作為。
創新發展方面。著力提升科技城創新能級,今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7.14%、居全國城市前列,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達74%、居西部城市前列。新增省級創新平臺11家、國省級創新平臺達200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479家,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主營收入1665億元,均居全省第2位。
綠色發展方面。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成立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委員會,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1+N”政策體系,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制度和“三線一單”要求,前三季度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0.8%。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1至11月,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為89.2%,同比改善情況居全省第3位。
人口潛力方面。深入實施“科技城人才計劃”“綿州育才計劃”和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動,新增“兩院”院士3名、總數達30名,引進博士400名、創新創業團隊40個,集聚副高級職稱以上人才205名。新增省級創新平臺11家、國省級創新平臺達200家。
經濟增長方面。著力在做大經濟總量中轉方式、優結構、提質量、強效益。前三季度,全市實現GDP2374.34億元、增長10.1%,總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經濟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良好態勢。
民生改善方面。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鄉三級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全覆蓋實施,70件省級和市級民生實事均達到或超過時序進度。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續建18所,“雙減”工作穩妥推進,高考本科硬上線率和本科萬人上線比繼續保持全省領先。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減免群眾醫療費用2.5億元。(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靈越)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