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8時許,天剛亮,虹高市場早已人聲鼎沸。家住躍進路隨園新村小區的陳連芳提著竹篼徑直走向豬肉銷售攤區。“陳媽,今天要哪個部位的豬肉?”“來二斤前夾肉,給孫兒包餃子用。”
在蔬菜攤區,記者跟上去問:“陳大媽,你剛買的豬肉夠秤嗎?豬肉的質量你信得過?”見記者的提問,陳大媽一臉詫異:“我在這里買肉從來沒遇到過短斤少兩,都是誠信經營。”在之后與陳大媽的攀談中,她告訴記者,以前有個別商家銷售注水豬肉,有關部門整治打擊后,這種現象基本消失了。
市民開心購物(視覺綿陽資料圖)
記者告訴陳大媽,現在很多市場都建有農產品快速檢測室,市民購買肉類和蔬菜后可以馬上檢測出是否是注水豬肉,蔬菜里的農藥殘留量、重金屬等指標是否在規定值內。“這方面我們也很放心,因為每天的大宗肉制品、蔬菜等進入市場前,市場管理方都要先進行抽檢,合格的才能擺上攤位銷售。所以,我們消費者買得就放心,吃得也放心。”陳大媽樂呵呵地說。
記者又先后來到建設街市場、元通社區市場和鼓樓市場,對市民進行了隨機采訪。面對記者提的問題,很多受訪者都表示,以前不敢完全肯定沒問題,但現在隨著農貿市場建設的不斷規范、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不管是買肉買菜還是水產品都放心多了,想吃啥買啥都比較放心,舌尖上的幸福滿滿。記者走訪發現,設置在市場里的公平秤、快速檢測室少有人光顧。
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將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作為重要民生實事強力推進。聚焦“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等關注度高、消費量大、風險程度高的品類,側重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物、生物毒素、非法添加等指標項目,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無縫監管。緊盯批發市場、商場超市、校園及周邊、城鄉接合部、農村等重點區域,提高食品抽檢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系統性,及時排查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市縣各級食品抽檢計劃銜接,提高抽檢覆蓋率,確保抽檢數據客觀準確,突出靶向精準,抽檢重點各有側重。
通過網絡征集46類備選抽檢食品品種,請群眾根據自身喜好“看單點菜”,將豬肉、大米等位列投票排名前十位的食品納入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專項抽檢。邀請市(區)人大代表、政風行風監督員、民生實事監督員、消費者代表、新聞媒體記者參與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活動,親身體驗、參與原來在群眾眼中比較神秘的食品安全抽檢工作。
與此同時,市場監管部門結合食品領域整治工作,安排散裝白酒、瘦肉精、糧食加工品、保健食品等專項抽檢,開展多批次檢出不合格食品企業“回頭看”跟蹤抽檢。食品抽檢涵蓋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及電商全業態,品類覆蓋食用農產品、糧食加工品、餐飲食品、保健食品、乳制品、酒類、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點、水產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31大類。
截至目前,全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檢各類食品13161批次,檢出不合格(問題)食品604批次,檢測結果均通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政務網站向社會公布。對于檢出的不合格(問題)食品已由被抽檢單位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按程序進行核查處置。
據介紹,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與效果導向,善用抽檢及時發現苗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問題,實現監督抽檢與信息公開、核查處置與部門執法聯動,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張根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任明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