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鎮福星村蔬菜制種基地
寒冬時節,游仙區信義鎮福星村福港蔬菜專合社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30多名村民正忙著除草、施肥。蔬菜專合社只是全鎮整合資源發展產業的一個縮影。
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啟動以來,信義鎮深挖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盤活閑置資產,創新方式增強服務能力,建強堡壘提高治理效能,不斷以改革成效回應群眾期盼,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李丹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周鈺 文/圖
盤活閑置資產優化資源配置
“劉家場辦公大樓面積寬、光線好,我們整合出2000余平方米對外招商租賃,成功引進綿陽宇琦服裝有限公司入駐。”信義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為了更大程度盤活用好鎮村公有資產,信義鎮結合鎮域空間形態及區域功能布局,根據土地性質、面積大小及周邊情況等,將閑置資產分類入庫包裝,利用“線上+線下”發布招商,動員干部+鄉賢推介招商,成功出租劉家場和觀太場閑置辦公樓。
“我以前在廣東干過縫紉工作,服裝公司入駐后,需要縫紉工,在經過短暫培訓后,我就在家門口上班了。”劉家社區居民張大姐說,為了照顧老人孩子,她已經回鄉兩年了,“現在在這兒上班離家近,既不耽誤照顧家庭,還能補貼家用,農忙時也不影響務農,真是三全其美”。
信義鎮還將老舊村小、閑置村級陣地等資產有機整合,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配套,及時解決道路硬化、接通水電氣等群眾關切的問題,指導曾家埡、龍園、群豐等8個村,通過開辦文創課堂、資產入股專合社、發展經濟作物種植、收取租金和管理費等方式,有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創新工作方式增強服務能力
近年來,信義鎮牢固樹立“店小二”思維,強化政務服務精品意識,通過實行AB崗、開設“辦不成事”受理窗口,開展錯時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無縫隙”幫助群眾解決“疑難雜癥”問題。
同時,創新服務企業工作方法,企業反映的問題3天內答復、每2個月開展一次企業座談會、每個月走訪一次企業,及時反映和幫助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助力企業實現更好發展。
“以前辦事要跑幾個窗口,有時遇到工作人員進城辦事還要等一兩天才辦得成,現在隨時來都可以辦,而且辦得快。”紅廣村村民陳大爺說。
據了解,信義鎮還積極探索新時期基層治理方法,組織鎮村社干部和“兩代表一委員”,開展“進家門、聽家聲、講家理、解家難、幫家富、做家人”的“群眾工作六法”,聚焦急難愁盼,將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今年以來,信義鎮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雙聽雙問”活動,共走訪群眾1.2萬余人次,引進產業6個,解決石板敬老服務中心門前道路硬化等實際問題90余個,切實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建強組織堡壘提高治理效能
在各村(社區)全面實現“一肩挑”的基礎上,如何激發村干部持續干事創業積極性?這是信義鎮黨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是根本,我們要讓有為者有位,讓吃苦者吃香,最終有效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信義鎮黨委書記唐容云說。
為此,信義鎮制定《信義鎮村(社區)常職干部管理考核辦法》,考核結果與績效發放、年度評先評優直接掛鉤。鎮級激勵辦法的施行和區級健全村干部待遇體系文件的出臺,有效激發了村干部干事活力,營造出“比學趕超、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現在的村干部不僅年齡小了、學歷高了,干農村工作還很有想法、很有激情,這是很難得的。”原廣濟村黨支部書記雍遠浩感慨地說。
為鞏固兩項改革后的融合工作,更好實現聚人心、促融合、謀發展的目標,信義鎮還依托學習強國、“三會一課”、壩壩黨課等載體開展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開辦常職干部輪訓班,開設黨員“360”小課堂、“信義大講堂”等,不斷增強干部履職盡責能力,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