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賡續紅色黨史血脈 踐行綠色低碳理念
——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引發全市各界強烈反響(上)
12月16日,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召開,全會在全市各界引起強烈反響,產生強烈共鳴。
“更好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力量”“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大家紛紛表示,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決策部署上來,邁步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不懈奮斗。
謀與定
闊步新的歷史征程 汲取力量不懈奮斗
“此次全會是在我市黨史學習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果、步入全面小康社會、‘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向著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邁進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黨海燕表示,全會研究的兩大重點問題都事關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
黨海燕認為,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重點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個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來展開,整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拓展。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重點統籌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充分體現了市委的落實之力、務實之舉和創新擔當之為。
“全會的兩個《決定》,振奮人心;全會提出創新策源,激蕩人心!”市科技局局長趙琳說,全會審議通過的兩個《決定》為今后數年乃至更長時期提供了行動指南;全會提出把打造全國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作為一大發展目標,為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
她表示,在科技創新上,綿陽領先優勢明顯,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達74%、工業R&D達1.81%,均居全省前列,特別是核技術應用、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技術力量雄厚。下一步,將積極推進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創新,系統摸排梳理全市綠色低碳優勢技術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系列措施。
作為基層干部,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副鎮長劉方舟及時認真學習了全會精神。他表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踐行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積極的工作態度投入工作。
破與立
推動發展突破格局 以新姿態描繪新藍圖
學史力行再出發。全會立足綿陽實際,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這讓各地各部門感到“更明確”,能更精確謀劃下一步工作。
涪城區臨園路東段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紅有了自己的謀劃,將以此次全會精神為指引,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相結合,推動黨的建設貫穿商圈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實現黨建和企業發展雙促進,通過抓好黨建和增強服務,不斷助推商圈發展。
全會指出,要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新動能,著力打造在全國全省大局中有影響力、對綿陽發展有支撐力的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如何認識這種自覺?
全會提出要持續加大電力輸送通道建設力度,推動電網主網架提檔升級。國網綿陽供電公司總經理謝連芳看到了責任。他說,目前,國家電網在全國投資運維的首個機場岸電項目已在我市落地,僅此一項,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0噸,后續機場擴建將實現岸電全覆蓋。下一步,將立足現有四座500千伏變電站,加速電網提檔升級,實現水、風、光等清潔能源并網消納,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綿陽綠色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先看發展需要。”市經信局局長衡國鈺認為,全市各地發展程度不一。因此,必須以辯證的思維看問題,因地制宜,既要做好減碳的“減法”,也要做好發展的“加法”,通過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把新能源和產業“立”起來,調整產業結構,才有“破”的基礎,發展才有支撐,降碳才有保障。
轉型發展中的江油看到了決心。“全會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指明了方向。”江油市委書記元承軍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走好綠色低碳轉型之路的信心和決心。他表示,江油一手抓存量,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攀長鋼、六合特材等傳統優勢企業加大技改力度,降低能耗水平。一手抓增量,做強做優水電、光伏、風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產業,在現有水電能源基礎上,加強與中廣核、三峽建工等央企合作,加快推進中壩須二儲氣庫、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進度。(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靈越)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