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的到來,多姿多彩的活動在帶來無限樂趣的同時,也讓消費市場活力倍增,夏日市場魅力盡顯。
眼下,多部門聯動拉開各種活動序幕:“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將組織300余場“好來、好玩、好購”活動;廣西將圍繞“潮玩暑期 惠燃廣西”主題,推出2000余項文旅、餐飲、體育消費活動;福建開展的“全閩樂購”繽紛夏日消費季將展現濃郁的閩南特色……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持續組織開展“購在中國”系列活動,指導各地結合暑期消費特點和地方特色,多措并舉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創新優化商旅文體健深度融合,促進夏日消費持續升溫。
同時,文化和旅游部于7月—8月舉辦2025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費季,其間,各地將圍繞消夏避暑、濱海度假、觀演賞劇、趕集看展、親子游樂、夜間消費等暑期文旅消費熱點,推出豐富多彩的應季文旅產品和活動,舉辦超4300項、約3.9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鐵路部門為適應暑期旅游市場需求,安排開行親子游、研學游、紅色游、康養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車和銀發專列,推動“火車向著景區開”……
“今年夏季,旅游市場呈現出火熱態勢。尤其是隨著學生暑假的開啟,家庭游、研學游、親子游熱度飆升,而高溫天氣也促使大量游客前往涼爽地區,如東北、西北等地。”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記者采訪時分析,與此同時,研學游、親子游等更加注重情緒價值的實現,諸如自然探索、非遺手作、科技研學等細分品類深受歡迎。
日益豐富的市場供給,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假日選擇。“經朋友推薦,我在北京一家研學機構給女兒報了名,她將在7月底前往杭州參加‘戶外獨立冒險6日營’研學活動,其中包含20多個戶外活動,如攀巖、玩皮劃艇、搭建荒野帳篷、參加篝火晚會等。”來自北京的張女士向記者分享道,最近她朋友的孩子剛參加完這個活動,反饋較好。在仔細了解相關情況后,張女士覺得這個活動既有安全保障,又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希望孩子通過參加活動,不僅豐富假期生活,也能結識朋友、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每年暑假,我都會帶孩子自由行,讓他在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對課本里的知識有更直觀的感悟。”家住深圳的吳女士向記者講述著她的旅游體驗,“去年,我們游覽了貴州荔波小七孔景區,親眼看到了語文課本里提到的‘小七孔’橋,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貴州景色宜人,人文風情濃郁,值得‘N刷’,近三年我們旅游目的地一直是貴州,今年我們計劃再去一次。”
在付一夫看來,親子游、研學游等特色旅游列車的推出,成為夏季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這些列車為不同群體提供了定制化的出行方案——對于親子家庭而言,親子游列車營造了溫馨且適合親子互動的氛圍,讓旅游成為親子關系升溫的契機;研學游列車則為學生打造了移動的學習課堂,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開展知識科普,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
“特色旅游列車極大地促進了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將沿線眾多美食與人文景觀、風景名勝串聯起來,使游客能一次飽覽多地特色,豐富旅游體驗。”付一夫表示,特色旅游列車也帶動了景區周邊酒店、餐飲、購物等行業消費,進一步助推旅游市場繁榮發展。
市場供給的差異化對各地推動消費市場繁榮發展至關重要。付一夫建議,未來,在產品創新方面,各地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開發更多特色主題旅游產品,如在歷史文化名城開展“古城穿越”主題游,結合當地古建筑、民俗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歷史文化等,以此來吸引游客前去觀光。在服務優化方面,相關部門需要持續優化列車運行時刻,增加熱門線路車次,提升換乘便利性;景區需完善基礎設施,合理規劃游覽路線,增設休息區、醫療救助點等;各地應提升酒店、民宿服務品質,提供針對親子、老年人等群體的個性化服務。在營銷推廣方面,各地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制作精美的短視頻、圖文介紹旅游目的地特色,或邀請旅游博主等打卡宣傳,同時相關部門可以考慮聯合舉辦暑期旅游活動,如音樂節、民俗文化節等,既能吸引游客參與,也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與吸引力,全方位激活暑期旅游消費潛能。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