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樓即學校,推窗見公園,多家企業入駐——
綿陽城南:城中村煥新蝶變 老城區產城融合
綿陽新聞網訊 在綿陽經開區的文武中路,金廣、群豐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正開展得如火如荼。作為市級民生實事項目與市級城建攻堅項目,該項目實施范圍約2500畝,涉及拆遷安置群眾869戶。其配套新建的城南星河印象統建房(一期)共有14棟建筑。3月25日,記者走進項目建設現場,工地上機械聲隆隆作響,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房屋主體與二次結構施工,部分樓棟已臨近封頂階段。
施工單位中鐵二十局項目黨支部書記劉銀博介紹,目前現場有460名工人,8臺塔吊、12臺施工電梯同時作業,全力推進施工進度,計劃下個月實現項目主體結構封頂。
金廣、群豐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設計了50、75、100、120平方米四種戶型,從戶型設計到外立面、樓房外觀,都充分征集了群眾的意見。在建設過程中,街道社區會定期組織安置居民前來了解工程進度。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在建設時,周邊配套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同步實施。目前,安置房周邊的文武中路擴建、南山中學經開校區、金廣淡煙湖森林公園、木龍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多個配套項目正在加速推進。木龍河對岸的金廣片區更是當地下一步重點打造的高質量發展區域,致力于構建片區居民的15分鐘生活圈。
作為城南片區綿陽城市更新的標志性項目,金廣、群豐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突破了傳統城中村改造模式,積極搭建人、地、資金等要素流通的產城融合體系。經開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周邊在建的工業園區已吸引多個大型制造型信息企業表達入駐意向。產業集聚不僅將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還能反哺人口導入,為居住社區注入活力。通過將居住區、生態空間、教育配套、產業園區及商業設施有機融合,結合土地混合開發模式,實現城市的有機更新與可持續運營,推動傳統安置區向產業活力新城轉變。
記者從市住建委了解到,目前城區多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在全面推進,包括涪城區新皂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石塘范家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一期)、游仙高新區東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等13個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4487戶,開工建設安置房6794套,完成投資39.1億元。(李紀林 記者 蘭建春 唐韜)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