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3月19日,農歷二月二十,一年一度的“中國春社·雎水踩橋”祭橋儀式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雎水鎮太平橋舉行。這座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橋,再次見證了人潮涌動、祈福納祥的盛況,非遺文化在春日里綻放出絢麗光彩。
9時許,薄霧籠罩下的太平橋古樸而神秘。隨著震天的鑼鼓聲響起,祭橋儀式正式拉開帷幕。身著傳統服飾的祭祀隊伍,在德高望重的長者帶領下,緩緩走上橋頭。莊嚴肅穆的祭文誦讀,表達著人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期盼,對國泰民安、幸福安康的祝愿。
“踩橋”是活動的高潮部分。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當地百姓,摩肩接踵,爭相走過太平橋。他們或駐足欣賞橋欄上精美的石刻,或觸摸橋身祈求好運,或拋灑零錢寄托美好愿望。歡聲笑語中,古老的太平橋仿佛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游客劉歡告訴記者,她每年都會特意和家人趕來感受這一民俗活動,“踩一下橋,挺熱鬧的。”
據了解,今年的“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活動,在傳承傳統民俗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展示。
活動現場設置了非遺文化展區,展示了包括“雎水踩橋”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精美的剪紙、栩栩如生的泥塑、形式各樣的葫蘆烙畫,美味的谷花糖、紅酥、包蛋、范鴨子等非遺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綿陽市葫蘆烙畫非遺傳承人鄭金成當天也來到現場展示葫蘆烙畫,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賞。他表示,作為綿陽的一名非遺傳承人,能在踩橋這一重大民俗活動中展示非遺技藝,非常開心。
據了解,當天共出動警力370余人,來自安州區各鄉鎮、各部門的1500余名志愿者參與秩序維護等工作。
“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是川西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民俗活動之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2009年,“雎水踩橋”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斷加大對“雎水踩橋”等民俗活動的扶持力度,積極探索非遺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讓古老的民俗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國春社·雎水踩橋”不僅是一場民俗盛會,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安州融媒 涪江觀察記者 安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