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8月29日,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執法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分論壇在成都舉行。本次分論壇以“網絡執法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四川省委網信辦、中央網信辦網絡執法與監督局、重慶市委網信辦承辦。
如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如何提高網絡執法水平?當日,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網絡社會組織、新聞媒體等方面的200多名代表進行了討論。

分論壇現場。承辦單位供圖
增強執法震懾 讓網絡執法“長牙帶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維護和促進市場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中央網信辦副總工程師、秘書局局長吳東看來,要持續加大網絡執法力度,深入推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重拳懲治網上涉企侵權亂象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積極回應市場主體訴求,暢通企業依法維權渠道。
吳東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懲戒手段,提升執法效能,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強化網絡執法監督機制和隊伍能力建設,探索構建預防為主,輕微免罰、重危嚴懲、過罰相當、事后回訪等執法模式,督促引導企業及時整改規范發展,以高水平網絡執法保障高質量發展。
有類似觀點的,還有中央網信辦網絡執法與監督局局長袁詩鳴。在袁詩鳴看來,依法打擊網絡空間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是對營商環境最好的保護。要堅持網絡執法“長牙帶刺”,既要注重信息內容執法,也要持續強化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的執法。“要堅決懲處網上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亂象,特別是網暴傷企、算法侵權、侵害企業數據安全等違法行為。”
“對此,重慶的經驗是,嚴格公正司法,強化網絡監管執法力度,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厲打擊蓄意造謠抹黑企業和企業家等違法違規行為。”重慶市委網信辦主任吳勇軍介紹。
提升問題處置能力 讓企業能夠快速維權
當前,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迅猛發展對媒體格局帶來深刻變革,營商網絡環境的營造往往面臨一些新問題新形勢,如:自媒體低違法成本與企業高維權成本之間的矛盾,涉企網絡輿情復雜多變與企業輿情應對手段單一之間的矛盾……
如何破解這些矛盾?四川的經驗是開通涉營商網絡環境“舉報辟謠”綠色通道,探索建立涉企侵權信息分級分類處置標準,確保問題線索及時辦結、有效處置。
“一方面,我們通過開展‘利民護企’網絡專項舉報辟謠活動,充分發揮‘1+5+N’聯動辟謠機制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們推出‘上門指導+座談交流+培訓指導’服務模式,與企業代表‘零距離’‘面對面’進行政策宣講、解疑釋惑,讓涉企侵權信息能夠有效處置。”四川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黎召陽說。
不僅僅是政府部門在進行探索,平臺企業們也在破解舉報入口選擇難和網絡水軍治理難等方面精準發力。
抖音集團在工作中發現,超過30%的企業在維權時因錯誤選擇舉報入口,得不到合理的處置結果。“為此,我們進行了系列的技術探索,一方面引入了大模型,讓大模型自動識別舉報類型,在產品頁面上展示侵權舉報入口;另外一方面,我們還上線了‘當事人’和‘路人’兩個舉報入口,增設了‘先提交反饋,后續再補充材料’的舉報路徑,方便企業快捷維權。” 抖音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張輔評介紹。
騰訊公司方面,則是創建營商專項輿情預警模型,為平臺涉企侵權信息處置爭取主動空間。“我們通過人工巡查+大數據算力,將AI等新能力、新工具用于同質化文案的識別和發現,為挖掘網絡水軍等作為打開了通路。”騰訊公司總編輯、公共政策副總裁朱殿君說。
凝聚各方合力 共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需要發揮多元共治力量:需要相關部門的主動作為,也需企業積極舉證、公平競爭;需要平臺扛起責任,也要主流媒體正面引導……
因此,在吳東看來,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各級網信部門要加強統籌,發揮好協調機制作用,推進跨領域跨部門協調聯動,形成網絡執法工作合力;平臺、網站要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健全平臺規則和內部機制,自覺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網絡社會組織要發揮樞紐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各類市場主體誠信經營,共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除此之外,我們還希望各個內容平臺和企業之間也能建立相應的溝通機制,形成涉企侵權信息治理的合力。”小米集團總編輯張謙建議,企業負責人和內容平臺的負責人可以建立起一個互認互信,并且有長效有效的溝通機制。這樣,在出現應急突發涉企侵權事件的時候,大家可以進行快速的反映。“大家有信任,就容易形成合力,在處置相關事件的速度和力度上就可能會得到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