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一老一小”連著初心、系著民心。在今年我省公布的30件民生實事中,與其相關的就有10余項。如何做好“一老一幼”服務工作,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來看各地的探索與實踐。

記者 曾曉慧:這里是成都錦城社區養老綜合體,上午十點,我們看到一群古靈精怪的小朋友和精神矍鑠的老人們結起“對子”,正在開展游戲活動,孩子讓老人們感受到含飴弄孫的快樂,而爺爺奶奶也讓小朋友感受到特別的疼愛。

入住老人 郝殊蘭:一起活動我們心情特別舒暢特別好,他們在我身邊就像我的孫子在我身邊一樣,高興得很。

養老托育一體化,是這所老幼復合型社區綜合體的鮮明特點。樓上養老,樓下托育,三樓的托育園設有功能齊全的兒童游戲區和繪本閱讀區,托管了80多名3歲內的孩子。而在四樓的養老中心,助老化設施一應俱全,這里入住了52位老人,他們不僅能夠得到悉心的照護服務,更能享受到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成都錦城社區養老綜合體養老機構護理部主任 費朝霞:我們為每位老人都制定了專屬的營養餐,還有專屬的護理計劃,如果老人突發情況,專用電梯可以第一時間把老人送到樓下錦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看診。
老人們玩得開心,住得放心,吃得更是省心。中午時分,走進二樓的社區食堂,陣陣飯菜香撲鼻而來,老人們,吃著可口“暖心飯”,分享著彼此的生活點滴。

成都市民 肖曉瓊:我們兩個都八十多歲了,省得在家里面弄,在這里吃孩子比較放心,又干凈又衛生,價格也可以。

成都錦城社區養老綜合體養老機構院長 湯虹:結合目前的銀發經濟,我們也鼓勵社會人群和企業進行多方面的合作,鼓勵銀齡返崗人員,讓他們參與到養老事業中,在整個服務過程中,去探索更多的服務模式,包括以后的居家服務、上門服務,包括以后我們會涉及到的助浴項目。

當前,四川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1800萬,老年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三,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成484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1506個示范性老年助餐點、1.7萬張家庭養老床位。大力提升養老機構照護能力,建成護理型床位21萬張。接下來我省將加快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格局。
“一老一小”是一個家庭需要守護的兩端。養老服務改革正在深化,育幼服務也進一步“加碼”。

在攀枝花市東華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二胎媽媽賀女士正在辦理育兒補貼金的申報手續。作為全國首個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攀枝花早在2021年就出臺政策,明確規定對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攀枝花市民 賀女士:一個月發500塊錢,我們一年差不多就有6000,孩子三歲就35個月,算下來還是有17500塊錢。

攀枝花市民 彭女士:有幫助,至少在小朋友的尿不濕上,一個月的錢我們就用這個育兒補貼能夠補充了,那還是很好的。就是能感受到,這個城市,對我們二胎家庭的一種關愛吧。

育兒補貼金政策實施三年以來,攀枝花為近4000個育兒家庭累計發放育兒補貼3000萬元。而改革的措施還不止于此,攀枝花還實施了孕產婦住院分娩免費服務項目、擴大普惠托位供給等舉措,綜合施策降低群眾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多方協同發力打造“生育友好環境”城市,推動人口結構適度改善。2023年,攀枝花市出生人口8296人,較上年增長8.74%。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 李曉軍:下一步,攀枝花將按照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有關決策部署,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將于2024年9月開始實施托育補貼政策,3歲以下入托的嬰幼兒每人每月補助200元。
“一老一幼”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接下來,我省將不斷推動老年友好型和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和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織密“一老一小”社會保障網絡,托起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