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報融媒評論員
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深入學習貫徹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要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雙輪驅動。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認識市場、政府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良性互動,是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需要回答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去年,綿陽經濟總量邁上4000億元臺階,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最大的市情實際,產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協調發展不足、開放程度不深等問題仍然存在,必須堅持市場和政府之間有效配合,讓“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才能激勵創新、提高生產要素配置效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良性互動,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破除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及隱性壁壘,促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推進各類優質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突出抓好個人、企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的政務服務生態,打響“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品牌。
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還要不斷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近年來,綿陽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推進全市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新形勢下,要扎實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聚焦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難點,持續用力推進改革,把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全力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提高開放合作水平,推進開放通道樞紐建設,努力在更大范圍集聚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加快催生出更多新質生產力。
以政府“有為”推進市場“有效”,干部是關鍵力量。必須把黨的領導堅定貫徹到各方面全過程,壓緊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切實提高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樹立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鮮明導向,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注重在高質量發展一線發現、培養和使用干部,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凝聚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缺一不可。只有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只手”形成合力,才能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