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綿陽市自然規劃管理局(以下簡稱“綿陽自規局”)獲悉,綿陽自規局正式印發了《綿陽市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通則》(樣式)和《綿陽市“通則式”村規劃編制成果要求》(試行1年)的通知,這是綿陽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探索“縣-鄉-村”三級“通則式”鄉村規劃管理的新范式。
□川觀新聞記者 任紫鑫 綿陽觀察 付喬崧
為何要“通則式”鄉村管理規定?
當前,綿陽市現有1832個村(含1739個村,93個社區),其中約有1300個村未編制村莊規劃。為解決散亂建設的編制鄉鎮規劃或整個村莊規劃所帶來的效率低、工作繁重、基層財政壓力大等問題,綿陽對縣鄉村三級進行聯動探索,針對鄉村管理過程中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法,進一步推動形成了“縣-鄉-村”的“通則式”鄉村管理規定體系。
該體系構成如何理解?
“縣”:鼓勵各區縣形成一個鄉村地區“通則式”規劃建設管理規定,為納入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層面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提供指導依據,增強后者的科學性、合理性。
“鄉”:全市層面制定《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村規劃建設管理通則》樣本,以專章或附則形式納入各鄉鎮級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作為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村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的依據。
“村”:“通則式”村莊規劃(詳細),在全市層面明確簡化村莊規劃內容,重點聚焦各類“底線”和鄉村建設項目用地管控。
有何作用?
通過“縣-鄉-村”三級“通則式”鄉村規劃管理新范式,可以實現“一提升一減輕”,提升規劃效能。與單獨編制村莊規劃和詳細規劃相比,“通則式”鄉村規劃管理可以大幅度壓縮編制時限,既可以幫助企業縮短項目落地時間,又可以提前完成鄉村規劃管理全覆蓋,減輕規劃成本。
“預計‘通則式’鄉村規劃管理可節省全市村規劃70%的編制費用。”據綿陽自規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方案旨在提高全市鎮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并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