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
        央媒看四川丨江河奔涌 文脈綿長——四川甘孜加快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发稿时间:2024-06-12 10:34   来源: 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2024年06月12日 第2版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六月,四川甘孜天高云闊。

          作為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補給地,總長2.78萬千米的河流在甘孜州的高原谷地奔騰,涵養出眾多的濕地、湖泊。特殊的高原峽谷滋養了各民族和諧共生的燦爛歷史和美美與共的多元文化,使這片土地多姿多彩。

          這兩年,甘孜州在注重生態大保護的同時,推動文化傳承與發展,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使得雪域甘孜更加壯美迷人。

          守護江河之美

          在四川海拔最高的縣城——甘孜州石渠縣,黃河向北,金沙江向南,在此孕育的雅礱江流向東南。縣域內兩萬多平方千米的國土成為3條大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地。

          高原腹地內,長沙貢瑪濕地實現了1400多萬畝草地禁牧。石渠人在放下牧鞭的同時還人工種草5萬畝,改良草原20萬畝,使這里成為藏野驢、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不被外界打擾的家園。

          石渠縣往東,色達縣亞龍鄉扎窮溝,人工種植的云杉防風林成為守護色達山水的綠色屏障,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取得成效。色達縣林草局局長降擁彭措介紹,2019年以來,已在縣城周邊種植云杉12萬株,2022年引入第一批碳中和林,共計4500畝,成活率都達85%以上,金色草原色達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護好甘孜的生態環境,是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根本保障。目前,甘孜劃定生態紅線6.96萬平方千米,建成自然保護地5.54萬平方千米,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126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03種。

          這幾年,甘孜州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統籌做好文化旅游、高原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三篇大文章”。以雅礱江、金沙江、大渡河等為中心建設的水電、光伏、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多形態互補的5大清潔能源基地源源不斷地釋放綠色電能,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生態底色更為厚重。

          傳承保護為先

          雀兒山北麓、金沙江畔,德格印經院吸引著眾多慕名者前來打卡。

          在德格印經院,32萬余塊雕版檔案經酥油浸潤防蟲防潮,整齊地碼在庫房里,匯成世界文化的瑰寶。這座手工印刷工廠完整地保留了歷史信息,從建筑到技藝與剛落成時別無二致。

          德格縣政協秘書長益西翁波介紹,德格印經院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現今的院藏雕版有不少珍本、孤本,堪稱“中國活版印刷的活化石”。前不久,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建設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首要的是將甘孜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資源保護好。甘孜州積極推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立法,修訂完善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規,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石窟保護傳承等立法。同時,扎實開展文物普查,全面摸清了家底。

          大渡河畔的丹巴縣,是藏羌彝民族大走廊的核心區,紅色文化、嘉絨文化、東女文化等多元文化在這里交融。近年來,丹巴先后整合2.92億元用于文物和傳統村落保護?,F有文保單位58個,紅色文化遺跡34處,古碉樓562座,國家級傳統村落38個,藏族碉樓營造技藝、加絨藏族刺繡等各類非遺項目27個,非遺博物館13座,登記可移動文物3萬余件。

          這兩年,甘孜加快了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力度。稻城皮洛考古遺址、罕額依新石器時代古遺址等正加快發掘和保護利用?!犊蛋臀幕鷳B保護(實驗)區規劃》正加快編制,打造全域博物館之州方興未艾。

          夯實文化發展根基

          密林掩映、群山環峙的白玉縣河坡鎮,藏族金屬鍛造技藝傳習所內叮當之聲不絕。非遺傳承人呷絨降措正在打造一件精美的金屬飾品,繁復的花紋和金光閃閃的色澤令飾品價值不菲。

          河坡鎮的金工制品分為刀具、馬具、生活用具等7大類,成為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的搶手貨。在鎮政府的引導下,鎮里564戶村民,手工藝戶就有219戶,他們在傳承技藝的同時更增加了收入。

          白玉縣的樣本不斷在甘孜續寫。德格縣,擁有141項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505人,雕版印刷技藝、“世界最長史詩”《格薩爾王傳》、南派藏醫藥等文化形態保存完整并得到弘揚。石渠縣,藏族編織、藏棋、藏醫藥、挑花刺繡等得到很好傳承,石刻藝術成為不少村莊的增收主渠道。

          把長江、黃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夯實發展根基,是甘孜州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舉措之一。甘孜積極融入國家和四川省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規劃,將塑造長江黃河源頭文化交融、民族融合顯著特征作為抓手,著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銜接、開放共享的建設格局。

          如今在甘孜,文化保護傳承工程、研究發掘工程、環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數字再現工程六大類項目陸續啟動。瀘定橋紅色文化展示園、格薩爾文化展示園、皮洛遺址文化展示園、康定情歌文化展示園等相繼建設。茶馬古道、藏羌彝文化、長征文化集中展示帶建設初見成效。大貢嘎文旅融合區、瀘定橋文旅融合區建設正鑲嵌進康巴大地的快速發展進程里。

          千河浩蕩,群山疊翠的甘孜正努力譜寫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奏響新征程中的“黃河大合唱”。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日韩一本之道一区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资源天堂WWW|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蜜臀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麻豆|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日本无码WWW在线视频观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国偷自产短视频中文版|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永久免费AV网站|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