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要著力點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更早前召開的四川“新春第一會”提出,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扎實推動我省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智改數轉”是今年被頻頻提及的熱詞。
近年來,綿陽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突出位置,推進特色優勢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一系列動作下,綿陽這座科技之城的發展動能正不斷迸發。
科研院所成為創新“助推器”
幾乎從零開始,僅用兩年時間,綿陽的機器人產業便發展為當地新興產業的名片。這種蓬勃發展的動力從何而來?
近日,在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四川福德機器人廠區,該公司創始人胡天鏈正蹲著研究懸吊在一旁的仿真機器人:“我們要把它的‘小腦’和‘運動神經’結合起來,讓它能夠行動自如。”
隨后,胡天鏈在電腦上輸入一串代碼,仿真機器人大腿開始前后左右擺動,十分靈活。“要模仿人類行走,就需要將人類1秒能做的動作拆分成100個,所以它每百分之一秒就會有1個動作。”胡天鏈介紹,1秒的連續運算和100次的調整拆分必須精確,才能讓它走路自然平穩。
該公司研發團隊約三分之一的成員來自西南科技大學。“現在不僅有西科大的學生在這兒實習,學校的老師時常也會過來交流。”胡天鏈說,得益于創新引領,今年1—4月,四川福德機器人產值增長超60%。
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集聚了眾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資源,形成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
2022年2月起,綿陽市推行科技助理制度,從西南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遴選科技助理,全職參與科技創新管理與服務工作。而后,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學等65家單位共同發起并成立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工智能產業聯盟,西南科技大學則聯合相關科研院所、高校組建了中國(綿陽)科技城人工智能學院。兩個機構成員單位既有高校院所,也有產業龍頭企業,為更多像四川福德機器人這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培養人才和儲備力量。
助力中小企業推進“智改數轉”
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于2021年通過轉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技術成果,推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產品,打破國外產品壟斷。2023年,該公司更是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醫用回旋加速器生產基地。
中小企業是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著力點,要想擁抱新質生產力,“智改數轉”便是解法之一。但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不愿轉”,對此,綿陽精準施策,打出“組合拳”。
當地聘請專業機構為近500家企業進行深度診斷,通過深入調研形成專項報告,梳理出在研發設計、生產環節、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的“智改數轉”要點,為精準施策提供參考;舉行“智改數轉”專題培訓會,讓龍頭企業分享“智改數轉”經驗,并以產業鏈為主,分行業、分類型組織培訓活動,以此提升企業數字化素養和技能水平。此外,綿陽金融機構還推出“綿州智數e貸”“智改數轉通”等金融產品,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智改數轉”資金壓力。下一步,綿陽科技城將打造科技城制造業“智改數轉”融合促進中心,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此外,當地著力加快產業集群式發展,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智改數轉”。例如,綿陽龍頭企業長虹通過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等多項產品和技術,創造了中國第一批“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成功推動實現產業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帶著豐富經驗,長虹通過產業鏈賦能上下游企業,服務了3000余家企業,形成服務外溢能力,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綿陽觀察 付江)
(原載2024年5月28日《四川日報》)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