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接連打了幾個電話,四川綿陽工業園科技部干部吳小龍在一份名單上又添加了幾個名字。為促進空天產業人才間的互動,該園區計劃舉行“鴻儒·鄉里”科技下午茶活動,邀請對象中既有科研院所、高校的青年人才,也包括兩家火箭發動機企業的技術骨干。
空天產業是蓬勃發展的未來產業新賽道。四川綿陽工業園位于綿陽市涪城區,5年時間里,從無到有,這里構建起包括商業衛星、火箭發動機、空間飛行器、衛星數據應用“箭星器數”四大板塊的產業體系。產業版圖里最新的兩塊,是相隔10個月相繼落戶的火箭發動機項目。二者技術路線各不相同,卻為何都選中了綿陽?這可以從兩份選址資料說起。
投資超50億元項目 選址只用了半天時間
5月24日,四川綿陽工業園南區的一處工地上,工人們正在準備搭建廠房。看著眼前的一幕,四川星際榮耀航天動力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璽開始在腦海中勾勒未來廠區的樣子——場地正中間是火箭發動機試車平臺,真空推力達105噸的發動機運轉起來產生的沖擊波和噪音,被三面小山上的樹木“吸收”后將得到明顯緩解。不遠處還將建一座工廠,作為就近的制造基地,未來周邊還會擴建發動機量產制造基地。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投資超50億元、技術含量國內領先的火箭項目,其現場選址只用了半天時間。
時間回到2024年1月。當時,張璽和同事正在全國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落戶其火箭發動機試車臺。經過一年半的研制,該公司第二款火箭發動機樣機已就緒,需要通過試車來調試定型。“按照行業慣例,火箭發動機需要經歷2萬秒的試車,通過測試發現問題,再優化改進。”張璽說。
要在2025年底前讓該款火箭實現商業飛行,試車時間比較緊張。這讓張璽在選址自建試車臺時始終繃緊一根弦——在滿足常規技術需求外,還需要趕時間。
在拿到涪城區提供的兩份選址資料后,經過初步研判,張璽一行就啟程前往綿陽。這兩份資料,既有選址基本情況,還有詳細的航拍圖片和視頻。其中一處選址特別理想:三面小山環繞,周邊300多米內空曠,且沒有集聚的民居……
在看過現場后,經過一下午的溝通協商,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
專業服務 助力產業鏈條加速延伸
對于那份翔實的選址資料,涪城區投資服務中心副主任雍妮印象深刻。“去年為了給天回航天的火箭發動機試車臺選址,我們對全區適合的地塊都進行了實地調研和情況收集,相當于做了‘預習’。”雍妮說。
雍妮提到的天回航天火箭發動機試車臺項目,是距離星際榮耀項目約15公里的陜西天回航天火箭發動機項目,該項目投資50億元。從對接到簽約只用了50多天,創下了空天產業項目在當地落戶速度的新紀錄。
事實上,該園區的空天產業鏈條正不斷加速延伸。從2019年規劃開始,最初只有商業衛星制造環節,繼而引入發射環節的火箭發動機項目,再到“空間飛行器”和“衛星數據應用”。特別是涪城區出臺了《關于加快空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涪城區支持空天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試行)》等政策,助推空天產業從“量變”到“質變”。
通過構建“產業鏈圖譜”,園區對項目的服務也更加周到。天回航天火箭發動機走的是液氧煤油路線,與星際榮耀液氧甲烷技術路線不同,但試車臺選址建設有很多共性,例如為降低噪音對周邊的影響,對項目周邊381米內的建筑有明確要求。因此當時園區用了一個月時間,對適合選址的地塊進行了拆遷及平整,這份成果也成為星際榮耀快速落地的“預案”。
空天產業技術門檻較高,涪城區的專業服務塑造了其在圈內的口碑。“得益于我們起步較早、服務專業,目前我們的產業鏈體系已基本成型,預計到2028年空天產業產值將突破百億元。”四川綿陽工業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原載2024年5月30日《四川日報》)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