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會場外,AI數字人與嘉賓熱情互動、負責“安保”的警用機器狗四處巡檢,人工智能無處不在……
會場內,發布綿陽市202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十大創新產品、十大創新企業,發布“綿陽造”最新機器人產品,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相關戰略合作協議簽約……
5月29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創新大會,以“創新驅動發展,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再次錨定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傳遞出綿陽站在服務“國之大者”、“省之大計”的高度,大力實施“科技立市”戰略,堅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堅決扛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的光榮使命和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當前,國際環境錯綜復雜,掌握核心技術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關鍵砝碼,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國際格局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今年以來在多個場合對推進科技創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強調要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省委要求通過幾年集中攻堅,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催生一批新產業新賽道,形成引領支撐未來四川發展的“爆發點”。
放眼全國,各地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上千帆競發、新招迭出。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科技創新是綿陽的核心價值和鮮明底色。綿陽理應以更實舉措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著力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示范地,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展現更大作為,讓新質生產力成為綿陽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
一次大會,既是對過去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未來的展望、謀劃。
近年來,綿陽通過在整合科技資源、暢通供需兩端、匯集創新要素、培育新興產業上先行先試,謀劃推出一系列“科技創新先行”的改革舉措,綿陽在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榜排名第17位、兩年提升24位,獲評全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在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日漸顯著情況下,核醫療、激光、空天、磁性材料、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為代表的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正超前謀劃、步步推進,也正是基于產業升級、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支撐下,綿陽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邁上了4000億的新臺階。
如果把高質量發展比作一場“汽車拉力賽”,那么新質生產力就是新賽道上的“強引擎”。作為“車手”的我們,看準了就要抓緊干,必須把握大勢、搶占先機,激發超乎尋常的緊迫感、時代感,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
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要核心競爭力,必須以更強擔當服務保障國防建設,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承載地;以更快步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著力打造鏈接高端創新資源的樞紐地;以更大力度促進供需精準對接,著力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優選地;以更高標準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著力打造關鍵創新要素的匯集地;以更實舉措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著力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示范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綿陽的今天是因科技而興,綿陽的明天也將因創新而盛。讓我們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不斷提升科技城創新能級、持續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多綿陽貢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