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綿陽,草木葳蕤,萬物生長。和天氣一樣迅速升溫的,還有綿陽加快建設的重點工業項目,傳統產業的提質煥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未來產業的加快培育……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吹響“堅持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工業”的號角之后,綿陽大地“產業強市”磅礴之力加快匯聚,實現了量質齊升的跨越。
5月10日,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會議召開,聚焦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全面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進程,挺起綿陽發展的“硬脊梁。”
把企業當作會議主角,誠邀200位企業家坐于會場中間前排區域。會議現場的溫情細節,再次詮釋了綿陽這座城市與企業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
會場內外,共識在凝聚,干勁在涌動。很多企業家都談到,在綿陽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上,將繼續深耕,創新突破,讓企業發展與產業提升、城市進步同頻共振,助力綿陽打造“智造之城”。
傳統產業的“數智化”改造和轉型發展,“老企業”如何煥發“新活力”?剛走出會場,際華三五三六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亮電話不斷,與中國科學院對接智能穿戴與防護研發,和深圳企業探討模型改造方案……同樣忙碌的還有十公里外的廠區生產線,全智能自動吊掛生產作業,精密機械臂,靈巧轉動“穿針引線”,“繡花”功夫十分了得。
“目前已建成兩條全自動流水吊掛線,產能提升一倍,效率提升15%到20%,能耗下降5%左右。”張亮表示,此次大會釋放出多個智改數轉信息,令人振奮,公司計劃投入近8000萬元對項目再升級,將尋求更多合作機遇與支持,加快增強傳統企業創新活力和競爭力。
“智改數轉”,一方面企業以自身為主體,主動創新,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另一方面緊盯鏈主企業,行業風口,“借船出海”。作為我市智能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的上市公司,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紅提到一組數據:通過“智改數轉”,公司運營效率提升20%,研發周期縮短15%,成本降低10%,產品制作成本降低20%,還將運用這些經驗,形成系統解決方案,推廣轉型運用場景。
“會議科學判斷實際,對重點領域作出的部署,切中肯綮、措施精準。”會后,長虹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總經理畢可駿道出了與會者的心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航企業,以“智改數轉”為契機,長虹數字工廠建設正初見成效。通過對全球22個制造基地、65個制造工廠實施“智改數轉”,以電視產品制造為例,實現訂單交付周期從49天縮短到11天,人效提升65%。“長虹將發揮大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改數轉’解決方案。”他說。
中小企業是“智改數轉”的主戰場。當天的會議透露,我市將培育一批“智改數轉”標桿企業、數字領航企業,并正在積極引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更多中小企業制定“小快輕準”解決方案。
“大會既有戰略部署、戰術謀劃,又回答了中小企業智改數轉靠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會后,綿陽多位無人機和機器人企業代表告訴記者,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持續發力、攻堅突破,“智”取未來。
潮起當奮進,風正好揚帆。數字化發展的能量,正不斷積蓄;轉型升級的勢頭,正持續升騰,走出會議大廳,與會者們收獲滿滿、信心百倍,奔向抓落實的四面八方,那里有綿陽人民的共同夢想和使命——圍繞數字化改革這片“藍海”,為扎實推動綿陽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裝上動力澎湃的主引擎。
(記者 蘭建春 彭紫薇)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