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參會企業分享“智改數轉”經驗和做法(記者 陳冬冬 攝)
綿陽新聞網訊 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我國制造業“智改數轉”步入“快車道”,為進一步破解中小企業面臨的“不愿改不愿轉”“不會改不會轉”“不敢改不敢轉”等突出問題,加快推動數字化賦能綿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5月10日,我市舉行制造業“智改數轉”供需對接路演活動。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黃朝陽出席活動并致辭,副市長、涪城區委書記鄧輝主持會議。
各縣(市、區)、園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500余名“智改數轉”企業、數字化服務商、金融機構代表參加了活動。該活動同時通過四川觀察、綿陽發布、涪江觀察等平臺進行直播。
面向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產業集群、園區,有哪些實施路徑?綿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投資需求如何?為幫助企業更好解讀政策,進一步深入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作了“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新型工業化”主題報告,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則向與會嘉賓分享了綿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報告,梳理了我市中小企業在“智改數轉”過程中的需求痛點、解決方案和主要成效,綿陽市企業聯合會現場發布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倡議。
對于綿陽企業的“智改數轉”基礎,四川華為云解決方案總監張宇表示了肯定?;顒蝇F場,他向與會嘉賓推介了華為的“智改數轉”能力及實踐,“華為作為服務商,希望在綿陽能搭建一個智改數轉的賦能中心,為企業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偌大的車間里,“智能工人”用其靈活的機械手下料、抓取、安裝,產品一批接著一批被生產出來……路演活動中,四川敬科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國首條數控加工“未來工廠”柔性制造產線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也引起企業的強烈興趣。
在數字化供應能力方面,除華為、敬科之外,西門子、摩爾元數、長虹、谷器數據等行業領軍企業也帶來了制造運營管理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等推介。
作為綿陽本土加速“智改數轉”的企業代表,四川虹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華嶺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分享了其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的“智改數轉”實踐經驗,也為綿陽企業提供了制造業“智改數轉”的樣板。
“智改數轉”加速跑,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支持。為切實化解制造業企業在“智改數轉”中的資金瓶頸,我市金融機構緊盯政策發力、堅持產品創新、推動服務升級,推出了一系列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如工商銀行綿陽分行推出了“綿州智數e貸”“智改數轉通”等為企業“智改數轉”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
“之前對轉型有顧慮,未將目光放長遠。但實際上如果生產管理長期漏洞百出,最終影響的還是企業競爭力。”與會企業紛紛表示,通過政策的解讀和企業的分享,對轉型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看到本地同行的成功經驗,加之金融支持,也更有信心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記者 唐甜 唐云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