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深化專項行動
厚植創新沃土 培育企業集群
4月中旬,在四川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設備高效運轉,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目前,該產業園可實現年產智能電視600萬臺、堿性電池15億只、高倍率圓柱鋰電池2.6億只,年銷售收入達350億元。
近年來,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持續深化“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專項行動,加強企業梯次培育,奮力推動工業擴能。2023年,高新區發展取得新突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023億元,成為綿陽市首家產值過千億元的園區。
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如何把握產業發展機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日前,記者前往高新區進行探訪。
壯大特色產業
新材料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發揮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優勢,打造以“千億級磁性材料產業集群”為主題的專業園區,推動磁性材料產業快速發展。
“以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現在荒山變成拔地而起的廠房和辦公樓。公司員工增加到如今的700多人。這得益于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深入實施的‘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星永磁)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
巨星永磁建設的年產10萬噸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新材料項目產業園區,是全球單體最大的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生產園區。
“對于企業來說,自主創新是搶占先機最有效方式。”黃浩表示,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創新基因強大,發展底蘊深厚,將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我們將持續培育壯大磁性材料產業,推動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進一步落實產業鏈‘鏈長制’。”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高新區將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磁性材料產業集群。
實施“智改數轉”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的四川長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新能源)堿錳電池生產車間,只見設備轟鳴,生產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卻鮮見工人忙碌的身影。
“從原材料進入生產線,到電池封口,再到后期的成品電池,我們實現了堿錳電池生產的全流程智能化。”長虹新能源董事會秘書歐志春介紹,公司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工廠內設備的數字化連接,并按照生產流程構建全周期數字化閉環管理,完成了對生產過程所有要素的全面監測和工藝的迭代升級。
升級后的生產線,不但產品廢損率下降30%—50%,質量成本大幅降低,還讓生產效率提升了10%。目前,這條自主研發的堿性電池生產線,每分鐘可生產電池750只。公司堿錳電池產銷規模位居全球前4位、國內前2位。
除了在傳統領域實施“智改數轉”,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緊盯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不斷發揮在新能源、數字產業等方面的能力優勢,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下一步,我們要發揮‘提質滿園辦’的職能作用,服務好、統籌好、協調好各個園區,按照‘三年大變樣’的目標要求,制定2024年‘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計劃,在去年高新區實現千億園區的目標基礎上,力爭今年新增兩個500億級園區、一個400億級園區和一個300億級園區。”綿陽科技城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說。(原載2024年4月16日《科技日報》)
(萬小玲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劉俠)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