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一段時間以來,朋友圈出現了這樣的“熱門話題”:新能源汽車還是未能突破容量不足、環境適應性差等技術瓶頸。被雨雪、冰凍天氣困在路上的“新能源出行族”大有人在……
那么,有沒有全新的電池產品能突破傳統鋰離子電池容量不足、環境適應性差、安全性能欠缺等應用瓶頸。
答案是肯定的。
在綿陽,就有這么一款電池——新一代高比能固態鋰硫電池,可解決上述問題。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綿陽科技城新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的高比能鋰金屬電池中試平臺,一進入展廳,就被四川成科國重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科國重”)總經理雷天宇熱情邀約的聲音吸引,主動上前感受他手中傳統鋰電池和新一代高比能固態電池的體積、重量等差異。
小型化、輕量化是這款電池給人的最直觀感受。雷天宇介紹,鋰硫電池蓄電能力更好、質量更輕薄,且具有較強的極端環境適應性。具體來說,相同體積的鋰硫電池蓄電能力比同等體積的磷酸鐵鋰電池高40%。同時,鋰硫電池的重量僅為后者的60%,且可以在-60℃到100℃環境下正常運轉。以目前通用的工業級無人機電池為例,同等體積的鋰硫電池續航時間為108分鐘,比普通的動力電池多了48分鐘。
“沒想到啊,在綿陽就有這么一款‘超級電池’,產業格局已悄然發生了變化。”面對記者的評價,雷天宇表示,到2025年,鋰電市場對性能的要求更高、落差將更大。面對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雷天宇和自己的團隊目前正堅持“兩條腿”走路,一邊走性價比路線,實現清潔能源的高效存儲利用;一邊走能量密度路線,推動我國電動化全面發展。
“我相信,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鋰硫電池電芯本征安全、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長、價格成本低的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雷天宇語出驚人。
雷天宇的自信和底氣從何而來?據悉,高比能鋰金屬電池中試平臺依托電子科技大學深厚的科研背景,形成優勢互補,集頂尖研發團隊、全球前沿技術、行業資深背景于一體,對高能量密度鋰電池進行了長期深度研發,并形成了全套自主技術的專利體系保護。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全球首條集成封裝式鋰硫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建成,實現了全球首次鋰硫電池從原料制備到最終電池組裝全鏈條工序“0到1”的突破,開始小批量生產。2022年,通過了與中國鐵塔等多家客戶開展的產品實地、實機、全天候、全時段測試。2023年,開始尋找“接生地”。同年9月,世界首條全自動集成封裝電池生產線落地綿陽并試產,加快了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推動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邁向“應用場”,鋰硫電池邁向更加廣闊的產業發展新天地。
市場認可就是最好的證明。從去年9月試產至今,成科國重已經獲得省內工業級無人機企業的千萬級訂單。同時,在電子消費品領域的產品已經進入試驗階段。“一旦通過實驗,年產值過億不是夢。”雷天宇透露,目前,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等場景下應用的動力電池領域研發已經全面開啟,“我們有信心拿下更多的訂單,助力綿陽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打造新能源‘鏈主’企業,發展產業生態鏈。”(記者 謝艷)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