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省委深改委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發文,對2023年度全省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和“微改革”典型案例予以通報。其中,“綿陽市涪城區深化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治理機制”從全省申報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微改革”典型案例,是我市唯一獲評的典型案例。
據了解,涪城區堅持從強組織、優服務、促治理三個方面下功夫,創新探索“三能三得”工作模式,把新就業群體吸引過來、穩固下來、組織起來,實現新就業群體服務凝聚與融入社區治理“雙向奔赴”。
圍繞組織賦能,實現群體聚得攏。搭建三方聯動協同機制,建強戰斗堡壘,將新就業群體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通過行業黨委全面摸排、屬地鎮街走訪核實、平臺企業配合引導,將170家新業態企業、57個網點(站點)、8056名新就業人員和390名黨員納入臺賬管理。以因企施策、應建盡建、屬地管理、雙重指導為原則,按照“企業單建保先、行業聯建保全、鎮街合建保底”路徑,推動6家企業啟動黨組織籌建工作,成立19個流動黨支部,鞏固加強原有黨支部7個,實現組織覆蓋有形有效。
圍繞服務提能,促進工作干得實。踐行“以服務換服務”理念,以需求為導向,鏈接各方資源,搭建聯新服務新渠道。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暖心驛站、愛心商戶打造站點100個,免費提供飲水熱飯、休閑閱讀、加油充電等10項暖心服務,打造新就業群體“15分鐘服務圈”。組織交通、勞保等普法宣講17場,免費舉辦職業技能培訓63期,惠及新就業群體700余人,幫助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常態開展“社區食堂”優惠就餐、愛心義剪、夏送清涼等活動,發放清涼物資816件,約1300人次新就業人員享受各類關愛服務。
圍繞治理釋能,匯聚合力用得好。采取因人設崗、實干激勵,推動同“新”協力賦能社區治理。常態設置治理監督崗、文明宣傳崗、和諧樂助崗,明確崗位職責,按需開展152個短期志愿服務活動,廣泛發動新就業群體到居住或長期工作社區報到登記、入列歸隊,鼓勵新就業群體認崗領責參與治理。通過隨手拍、順手帶、舉手勞等方式靈活參與治理。
今年來,全區有1200余人次新就業人員參與城市治理,130余個城市治理隱患通過“隨手拍”被及時發現處理,8000余份宣傳資料以“順手帶”方式發放,城市治理新力量全面迸發活力。建立積分獎勵制度,對參與志愿服務、上報治理問題線索等行為給予積分獎勵,積分可以兌換超市購物券。(記者 尹秦 王澤宇)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