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
省市政協委員共商科技創新新路徑
春分已過,暖意漸濃。3月25日至26日,省政協委員走進中國(綿陽)科技城,開啟了一段為期兩天回溯本源、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科技之旅。
本次活動以推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為主題,科技特色鮮明,提出要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匯聚委員智慧、凝聚各界共識、唱響科技創新履職“最強音”。
這兩天,立足我市科技創新獨特優勢,省市政協委員、有關部門、企業家與智庫專家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我市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聚眾智、匯合力、添助力。大家紛紛表示,備感振奮、備受啟發、催人奮進,將結合履職實際、專業所長與本職工作,找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具體路徑和舉措,與綿陽共享發展機遇、共贏美好未來。
豪情滿懷建言獻策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也是省政協成立70周年的關鍵之年。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滿懷“為推進中國(綿陽)科技城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貢獻智慧力量”的熱忱,委員們相聚一堂,紛紛“搶麥”發言,從不同視角各抒己見、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緊貼實情、極具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建議拓展成果轉化渠道,結合綿陽市產業布局和經濟發展需求,著眼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進科研成果和高端技術資源,通過合作研發、引進孵化等方式,以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建議支持在綿科研院所或高校加強人工智能算法方面的研究,引入或扶持人工智能大算力芯片公司,打造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強人工智能教育;
建議充分發揮綿陽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先發優勢,借鑒或引入諸如華為全液冷超充等新技術,做優做強新能源產業集群,爭創清潔能源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綠色超級充電走廊……
討論中,新質生產力這一熱門話題,成為了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重頭戲”。
“綿陽應以韌性工業體系建設為抓手,加快新質生產力生成。”省政協常委、四川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侯俊利在談及綿陽的城市特質、發展邏輯和使命責任時,建議綿陽準確把握電子、信息、數字、智能發展的基本邏輯,加快電子產業向智能產業躍升。
發言很踴躍,回應同樣有力。
“部門將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切實把委員的意見建議轉化為建好科技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面對這場“頭腦風暴”,應邀參會的有關市直部門同志鄭重承諾。
凝聚共識共謀發展
住綿省政協委員、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尤軍在參加活動后,筆記本上滿滿當當記錄了十幾頁,“對政協委員意見建議的重視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知識分享,都讓我深受鼓舞、受益匪淺。”
“公司將不斷創新產品與商業模式,積極打造產業聯盟,更好服務中國(綿陽)科技城。”尤軍說,作為一名企業家,將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點,堅持將顛覆式創新與品質作為中心環節,借“新”突破,推動綿陽高質量發展。
科學創新永無止境。活動中,委員們走進“云上兩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館,探尋綿陽推動成果轉化、促進產業發展的創新“密碼”;前往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與埃克森新能源電池產業園,深刻感受綿陽實施“科技立市”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的決心、信心、雄心;來到科技城新區生態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科技成果轉化開展討論……
在2024年春天的綿陽,展覽館、企業、園區等地,處處都留下了委員們“把脈問診”的身影。
“視察調研很務實,有針對性,讓人很振奮,實實在在看到了科技創新引領給綿陽經濟發展帶來的底氣。”住綿省政協委員、四川正菱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俊談起此次活動,不禁發出感嘆:“我們有信心、更有決心圍繞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大方向深入調研、建言獻策,助推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以此實現新的突破。”
談發展,句句諍言;話綿陽,字字關情。委員們的感想飽含使命和思考,一個個觀點、一項項建議,內容不同、角度各異,卻都匯向一個方向——凝聚共識,匯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綿陽新篇章。
(記者 彭紫薇 李媛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