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清理溝渠內的淤泥
綿陽新聞網訊 日前,記者在鹽亭縣玉龍、西陵等鄉鎮看到,各地干部群眾抓住當前的大好天氣,掀起整治塘堰、清掏溝渠、平整土地的農田水利建設熱潮。這也是鹽亭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驅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玉龍鎮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成立了黨員突擊隊、青年先鋒隊,組織干部群眾1200余人次,開展整治塘堰、清淤排障等農田水利建設行動。
“往年這個渠沒有清掏,水無法引到田里去,一到天旱糧食就歉收……”玉龍鎮廣向村村民黃國先說,今年開年后,村上精心謀劃,組織村民利用目前的農閑把溝渠疏通好,到時放水就再也不會遇到“腸梗阻”了,這樣既可以蓄堰,又可以灌田,有利于農業生產,大家種田也就更有信心了。
“目前,我們鎮已有效解決3300畝農田灌溉問題。”玉龍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賈智說,下一步,將繼續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力爭有效灌溉面達到85%。
在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中,西陵鎮把全鎮14個村居劃分為六大片區,每個片區組建一個工作專班,明確任務,掛圖作戰。“這個渠我們已經期待好多年了,現在通過水利設施建設,將水渠疏通,方便蓄水,以后種水稻再也不用為缺水發愁了。而且,現在我們在工地干活還能掙錢,真是一舉兩得!”在施工現場干活的三河村村民趙澤川說。
西陵鎮鎮長劉寧表示,該鎮計劃通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的實施,提升全鎮有效灌溉面積2萬畝,到2026年,總灌溉面積達到4.5萬畝。今年將重點依托穿境而過的金龍支干渠、古來斗渠、玉龍斗渠,進一步提升三大片區水利設施蓄輸提灌能力,為鎮域糧油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水利保障。
自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以來,鹽亭已累計完成投資1.3億元,清掏溝渠400多公里,累計恢復(新增)灌面2.35萬畝。下一步,鹽亭將繼續錨定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總目標,按照“成片示范、全面推進、鞏固收尾”三個階段分步實施,打造符合鹽亭特色的高質量農田水網水系,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為加快建設“天府糧倉”奠定堅實基礎。(葉亮亮 記者 陳元松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