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文化
        “村字頭”文化,越來越有看頭
        发稿时间:2024-12-04 10:19   来源: 人民日報
          摘要:舞臺燈光下,來自甘肅的農民詩人裴愛民吟誦著自己寫給村莊的詩,來自青海的農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頭祝酒歌》,來自河北灤平花樓溝村的村民講述他們拍攝金山嶺長城的故事……


          原標題:農民唱主角,鄉村增活力

          “村字頭”文化,越來越有看頭

          舞臺燈光下,來自甘肅的農民詩人裴愛民吟誦著自己寫給村莊的詩,來自青海的農牧民唱起活力四射的《三江源頭祝酒歌》,來自河北灤平花樓溝村的村民講述他們拍攝金山嶺長城的故事……

          近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上,一批農民唱主角的節目贏得陣陣掌聲,折射出當前鄉村文化的活力涌動。

          村歌、村晚、“村越”、“村BA”、村超……一段時間以來,“村字頭”文體活動持續火熱,鄉村博物館、美術館等蓬勃生長,受到廣泛關注。村潮涌動生華彩,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文聯等組織開展“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振興在行動”系列活動,把活動辦在村里、把資源引入村里、把消費留在村里,促進鄉村文化資源活化應用和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唱起來

          把活動辦在村里

          “我先來一段!風光惹人醉,田園吐芬芳,幸福新農人,把美好生活開創……”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鎮天元村的文化禮堂內,20多名村民正在練習村歌《美好的日子唱著過》。“從音樂、臺詞到服裝、道具,都是村里人自己創作編排的。”作品主創成員、村民王玉珍說。

          天元村所在的慈溪是中國曲藝之鄉,擁有小鑼書、寧波走書、蓮花落等10多個地方曲種。村民們自發組建了文藝隊,隊員近60人,年紀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才3歲。

          鄉親們的創作內容豐富,有的將地方曲調《馬燈調》結合快板說唱,講述文明新風尚;有的把日常情景改編成輕松詼諧的小品、情景劇……“一些小摩擦、小糾紛,搬上舞臺后,大家笑一笑,無形中化解了。”村民陸央平說。天元村黨委書記錢海明說,天元村早年由兩個村莊合并而成,文藝活動讓村民間增進了溝通。目前,天元村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8屆。

          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舉辦的民歌匯,吸引上萬名群眾;在四川宜賓、山西長治等地舉辦的“和美鄉村”健康跑,吸引3000多名跑步愛好者參加;在安徽池州舉辦的農民詩會,吸引農民詩人代表、朗誦家和當地群眾上千人……“村字頭”文體活動像一扇窗口,讓更多鄉村風土人情被看見、被發掘。

          美起來

          把資源引入村里

          民間文藝如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11月24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民間文化達人故事匯活動現場,來自上海的嘉賓王彥之講了“一個村子和一群人”的故事。

          大南坡村位于河南省修武縣西村鄉。2019年12月,修武縣委、縣政府以“美學經濟”為抓手,邀請各地的鄉建、設計、美學專家為大南坡村發展建設出謀劃策,王彥之所在的工作室也參與其中。

          用改造代替新建,村里遺留下來的3000余平方米老建筑,打開美學設計的想象空間——鄉土文化展覽、“書店+美學生活”、地方物產雜貨鋪等多業態模式,點亮了古樸鄉村空間。安徽大學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左靖介紹,5年來,大南坡村的人、物、事、景有了可見的變化,今年4月還獲評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案例。

          “以前,這里雖然山多水多,但大多是窮鄉僻壤。如今藝術讓鄉村更美,我們的鄉村生活也可以美美的。”大南坡村村民趙耘說。

          不只是大南坡村。僅以河南省為例,洛寧縣花樹凹村變身“陶藝村”,禹州市槐樹灣村變成充滿活力的“創客村”……“不少學者、藝術家入駐鄉村,帶動了陶藝村、繪畫村、風箏村、樂器村、寫生村等文化村莊發展。”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藝術賦能文化產業特色村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新路徑。

          藝術賦能鄉村文旅,讓鄉土文化“出圈”。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唐珂表示,各地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多元價值。下一步可以通過設立鄉村美育工作站、大家書房、文化大院等方式,組織文藝家、高校師生等進行田野采風和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推出更多“出圈”的優秀文藝作品,打造更多文化特色鄉村。

          旺起來

          把消費留在村里

          從土房窯洞到磚瓦四合院,從牛馱車拉到汽車飛馳在鄉間公路上……長達140米的剪紙長卷《農民紀事圖》上,包羅幾十種場景、2080個人物形象,濃縮鄉村變遷。

          展演季活動現場展出的這幅作品,出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紀事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農民剪紙藝術家趙美玲之手。趙美玲的孫女崔靖涵臉上洋溢著自豪:“從奶奶、父親到我,我家從事剪紙已有50余年。”

          折疊、畫稿、染色、剪紙……在達拉特旗東海心村的剪紙藝術創作合作社,附近村莊的婦女們學起了剪紙手藝,通過公益品牌“媽媽制造”提供訂單,合作社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作品變產品,產品變產業,鄉村非遺走向廣闊天地。在文旅部門支持下,東海心村依托非遺剪紙,發展起了研學觀光等新業態。目前,占地兩萬多平方米的趙大剪剪紙文化大院已建成營業,展廳里500多幅原創作品賞心悅目,剪紙博物館、牧家樂餐廳、鄉村民宿吸引游客前來。

          “農業遺產、傳統技藝、手工絕活、特色美食承載著鄉愁鄉情。”唐珂介紹,據統計,鄉村是我國絕大多數非遺的起源地,非遺項目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珍貴資源。近年來,加強挖掘保護,歷史悠久的鄉村文化正在新時代展現新的魅力和風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健康發展”。“舞臺為農民而建,農民是主角、主演、主力。優秀的鄉村文化能夠提振精氣神,增強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研究員楊東霞表示,“村字頭”文體活動既豐富了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素養,又在寓教于樂中弘揚新鄉村新風尚、展現新農民新風貌,更好滿足新時代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記者 常欽 郁靜嫻)(周楠參與采寫)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二区 |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无码精品第一页|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在线|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天堂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