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陳宇
內江是國家老工業城市,也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11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內江專場。據介紹,近年來,該市堅定實施工業倍增計劃,通過“做大工業”,內江的產業轉型升級初顯成效:“釩鈦+”產業成功納入省級釩鈦稀土產業集群,“裝備+”產業連續五次獲評“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特色)基地優秀基地”,融通鋰電池材料、富樂華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等一大批產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
轉型升級的背后,內江都做了哪些努力?

新聞發布會現場。
瞄準“新”賽道 推動產業結構提質升級
走進內江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內江經開區,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生產項目、泛半導體行業用波紋管生產項目等一大批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項目,正加足馬力生產。這一幕,是近年來內江果斷瞄準新興產業“新”賽道,加速引進培育新產業的生動寫照。傳統產業如鋼鐵、水泥、機械制造等也依托智改數轉、設備更新等手段,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在傳統產業應用。
“推動產業結構提質升級有關工作,內江確定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和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三個方面的努力方向。”內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丹分別用“壯老樹發新芽”“栽新樹成新林”“播新種育新苗”比喻。
在布局未來產業方面,內江則瞄準了未來健康、未來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通過瞄準這些“新”賽道,內江的產業結構正逐步從傳統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興產業轉變,實現了產業結構的提質升級。
圍繞“鏈”布局 推動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
內江深知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性,圍繞產業鏈進行精心布局,全力推動產業集群的規模化發展。
2015年,內江引進了一家叫富樂德的企業,從事半導體設備清洗服務,是一個生產性服務項目。“順鏈而上”,內江又引進了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制造、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項目,8年時間該企業連續在內江投資了5期項目。
通過延鏈發展,內江吸引了涵蓋芯片制造、電子元器件生產、智能終端設備組裝等多個環節的企業。隨著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企業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內江電子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內江還圍繞食品加工產業鏈進行布局。提出打造“甜味+”產業以來,內江圍繞紅牛項目,先后延鏈引進了香港昇興、重慶恒合,強鏈引進了匯源果汁、上海紫江、山東季子圓,在內江初步構建起電子信息產業、食品飲料產業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圈。
通過圍繞“鏈”布局,內江的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規模化發展,為內江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造“甜”氛圍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內江,這座以“甜”聞名的城市,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著力打造“樂業內江·甜蜜回報”的城市營商環境品牌,為企業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在政策扶持方面,內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發展。對于新引進的重點產業項目,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例如,新入駐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享受一定期限內的稅收減免政策,同時在土地出讓價格上給予適當優惠。這些政策的出臺,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吸引了更多企業來內江投資興業。
政務服務也是內江打造“甜”環境的重要一環。“我們建立了項目‘首席服務官’和企業困難問題化解會商機制,為項目、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服務保障。同時,下大力氣逐一研究如何降低企業的用水、用電、用氣、通信、運輸、用工、用地、融資等成本。”內江市副市長畢勝表示。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內江不斷加大投入,完善城市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便捷的交通網絡使得企業的物流運輸更加順暢,降低了物流成本;高速穩定的通信網絡滿足了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需求;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此外,內江還注重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加強城市生態建設等舉措,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居民的生活質量。一個既有良好發展機遇又有舒適生活環境的內江,無疑對企業和人才更具吸引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