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脆皮青年”“脆皮大學生”成了一些年輕人的新標簽。打個哈欠脫臼了,摔一跤骨折了,換件衣服扭到腰了......不少網友分享自己的“脆皮”經歷,在自嘲之余,更是為年輕人敲響了身體健康的警鐘。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0%的受訪青年自感處于亞健康狀態,且上班族的比例高于在校大學生。91.1%的受訪青年支持校園時期系統全面地推進健康教育。
“今天是這兒,明天是那兒,突然就不舒服了”
95后張愛檸在三線城市工作,但她感覺自己并不像大家印象中的“小鎮青年”那樣安樂閑逸,而是有很大壓力。每天下班后,張愛檸都感覺沒什么力氣,晚上難入睡,白天又很困。最近體檢查出來她的身體多處有結節,尿酸高?,F在一到換季,她的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小問題。“起疹子、牙齦腫痛......今天是這兒,明天是那兒,突然就不舒服了”。張愛檸感慨,小病也挺折磨人,讓她心情總是不太好。
“按照中醫的說法我是心肝腎氣血虛弱,濕氣重。”入職一年多的周仁光自嘲是“脆皮打工人”,今年體檢結果顯示,他也有結節。周仁光感覺,特別是“陽”過兩次之后,免疫力明顯下降了,體質變差了,“現在壓力一大就會長痘,嗓子痛,偶爾還會咳嗽”。
調查顯示,在年輕人的各類健康困擾中,記憶力下降(43.4%)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情緒差、不穩定(42.2%),免疫力下降(41.9%)排在第三位。其他問題還有:睡眠質量差(38.7%)、視力下降/眼部干澀等(38.0%)、脫發(34.4%)、皮膚狀態差(27.5%)、口腔問題(牙痛/牙周炎等)(23.6%)、身材問題(肥胖/消瘦)等。
針對這組數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營養科主任、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劉金英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健康問題很能反映現在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她介紹,很多身體問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例如經常熬夜,睡眠質量會變差,生物鐘亂了,記憶力也會減退,還會影響情緒。還有長期的營養不均衡,會導致體內代謝紊亂,使免疫力降低、記憶力減退。另外,長期待在室內,不曬太陽,對情緒也會有影響,而且睡眠質量會變差。這些都是連鎖反應。”
“脆皮”一詞火爆網絡說明年輕人身體亞健康已較為普遍
00后大學生周鑫平時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第二天沒課時“早午飯一起解決”,整個人時常處于疲乏無力的狀態,學習效率很低。持續一段時間后,他發現自己掉發有點多。“還有點低血糖,偶爾有頭暈癥狀?,F在一上火,嘴角就會反復起皰疹。”如今,周鑫開始重視自己身體亞健康的問題了。
數據顯示,63.0%的受訪青年感覺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7.5%的受訪青年表示“不好說”,不到三成(29.5%)認為自己挺健康。交互分析顯示,上班族感覺身體亞健康的比例(64.4%)高于在校大學生(59.5%)。年齡上,受訪85后感覺亞健康的比例最高(69.8%),其次是90后(67.6%),95后相對最低(57.4%)。
在北京一所公立中學擔任美術教師的齊稔說,心理壓力是目前自己健康的一大威脅。“從去年找工作開始,壓力就比較大,臨近畢業又和男友分手,情緒也不好。身體陸續出現一些小癥狀。”雖然最終順利入職,但齊稔感覺眼下的工作壓力仍然不小,時常會焦躁、沉悶。“我前陣子生了一場病,才恢復沒多久”。
劉金英認為,“脆皮”一詞火爆網絡,引起年輕人的共鳴,說明年輕人亞健康問題已比較普遍。談及很多年輕人存在的壓力問題,她特別提醒,要正確看待壓力,“在很多人眼中,壓力會帶來消極作用,但要知道,存在一定的壓力是正常的,而且我們實際面對的壓力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大。面對眼前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去做就好了,不要想太多或提前擔憂結果。”
91.1%受訪青年支持校園時期系統全面地推進健康教育
齊稔分析,在健康意識的培養上,學校教育對孩子有深遠持久的影響,從小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健康意識在學生心中扎根,也能讓良好的生活理念融入生活每時每刻,更能實現“知行合一”。而且,她認為,校園健康教育能提高學生個人防護意識,有利于健康成長。
對于從小養成鍛煉習慣的益處,齊稔深有體會。她說,自己小時候身體素質比較差,總生病,后來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堅持鍛煉,每天跑步、跳繩、做仰臥起坐,每周還能保證一次游泳。“有一年假期,爸媽送我去學跆拳道,我對日常鍛煉有了更多科學的認知,身體素質也明顯提升了。”
將健康意識融入生活每一刻,91.1%的受訪青年支持校園時期系統全面地推進健康教育。
劉金英表示,健康教育入校園很重要,能夠讓孩子真正懂得并發自內心地認同健康生活的理念,盡早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并長期堅持下去。“現在部分小學開展了食育教育,也是希望孩子們從小在飲食上形成健康的意識,養成好習慣。”
她認為,健康教育入校園可以結合短視頻科普的形式。“尤其對于小學生,要像講故事那樣講給他們,這樣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在班會上開展健康飲食的相關活動,每學期安排一兩次也能產生一定效果。”此外,還應該結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對于飲食健康、身體機能提升等,可以邀請專業人士來介紹。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結合相關主題開展一些活動,例如挑選辨認食材等,只有自己做過了,印象才會更深刻”。
她建議,健康教育在高??梢宰鳛楸匦拚n。“學生在課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堅果類的健康食品,有利于保持大腦活力,更好地集中精力。平時可以組織戶外活動。總之,大家要注重營養、注重鍛煉、注重健康。”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00后占26.1%,95后占26.4%,90后占29.6%,85后占17.9%;在校大學生占25.0%,上班族占71.0%,其他占4.0%;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3.5%,二線城市的占38.9%,三四線城市的占20.8%,城鎮或縣城的占5.8%,鄉村的占1.0%。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齊稔為化名)
營養科專家:不做“脆皮青年”從現在做起
當下,年輕人生活方式不健康已成為比較普遍的問題。有不少年輕人感慨,其實也知道該早睡早起、多運動、少想煩心事,可在快節奏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這些,難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輕人該如何打破這些現實困境?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具體要從何處著手?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營養科主任、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劉金英。
中青報·中青網:近期,“脆皮青年”“脆皮大學生”等詞火了。為什么現在年輕人的身體“脆”了?
劉金英: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缺乏鍛煉。很多年輕人都沒有養成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中學時期,在學校,體育課開得少,認真上的少,到了家里,這么大的孩子一般家務做的也不多,甚至稍微做一點,有的家長馬上就給攬過去了。到了大學,雖然課業不像之前那么緊張了,但是“低頭族”等情況又多了起來,這些都導致年輕人缺乏運動意識。其次,身材管理方面出了問題?,F在很多年輕人以瘦為美,但是盲目減重節食,導致身體缺乏營養,免疫力低下。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吃夜宵,這會造成機體分泌的合成激素增加,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強,易造成肥胖,也對胃造成壓力。而肥胖、過瘦兩種極端情況都不好。再者,曬不到太陽或不愛曬太陽也是一個很大的誘因。曬太陽有利于維生素D的生成,是最經濟的補充維生素D的方法,能更好地促進鈣的吸收,防止骨質疏松并提高機體免疫力。另外,現在年輕人心理壓力普遍比較大,容易帶來情緒不穩定、暴飲暴食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維生素D對情緒也是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結合現在年輕人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您有哪些建議?
劉金英:在生活中,有很多年輕人不注重飲食健康,飲食結構長期不合理。這在當下可能體現不出什么,但是等到了四五十歲,后果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所以我建議,首先就是保證合理飲食。
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吃蔬菜。蔬菜一定得多吃,且每天攝入的蔬菜中要有一半是綠葉蔬菜,因為其含有的鎂、鉀、維生素C及天然的抗氧化物質。另外,再吃一些豆類、山藥、紅薯等,還要保證水果和優質蛋白的攝入,少吃油炸、熏烤等食物,還可以吃一些堅果、酸奶等。如果做不到飲食均衡,建議每天或一周3次吃一粒復合維生素礦物質營養素片劑,當然,能從自然飲食中得到補充是最好的。
還有睡眠,也是年輕人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想要好的睡眠,就一定得養成好的作息習慣,不要熬夜,盡量睡得早一些,這樣早上也能起得早一些。如果實在做不到早睡,也盡量保證睡好子午覺。子午覺對應的兩個時段分別是夜間11點到次日凌晨1點,午間11點到下午1點。子午覺和我們人體的生物鐘是息息相關的,睡好子午覺對健康極為重要。
中青報·中青網:幫助年輕人獲得健康的身體,其他主體可以怎樣發力?
劉金英:從用人單位來說,如果能夠意識到員工健康問題的重要性,結合一些措施來幫助員工重視身體健康,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像我們醫院,每年都會舉辦運動會,平時還有一些乒乓球比賽等,為員工提供了一個重視鍛煉的氛圍和環境。對學生來說,學校也要重視體育鍛煉,督促做好課間操、上好體育課等。
社會上的青年組織和機構,一方面要對青年在這方面給予科學的引導,另一方面,也可以組織一些活動,為年輕人提供活動的場地和機會。在團體的影響下,相信年輕人運動起來也會更有動力和信心。
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強調健康中國,我認為要持續地呼吁,提高年輕人的重視程度,增加他們的危機感。同時,國家也要關注到年輕人在健康方面面臨的難題,及時予以解決。
中青報·中青網:結合年輕人的實際工作場景,您有哪些實用的建議可以讓大家“動起來”?
劉金英:工作場景中,受空間、時間等限制,大家往往感覺要運動比較難。其實,進行原地跑跳也是很有用的。另外,還可以自備彈力皮筋,或拿兩個礦泉水瓶裝滿水當作啞鈴,這樣原地做幾組相應的動作能夠有效拉伸肌肉,也挺有鍛煉效果。而且,辦公室一般都有墻面,大家還可以借助墻面做改良版的俯臥撐,也能鍛煉肌肉,強健骨骼。很多年輕人平時喜歡乘坐電梯,我建議可以先爬兩層樓,然后再坐電梯。每天這樣多運動一點兒,就比不活動要強得多。
我們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鍛煉,就看自身有沒有這個意識了。我建議大家給自己制定階段性的目標,分階段進行運動,并打卡,完成任務后獎勵自己,這樣也可以更容易地將鍛煉堅持下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