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考察時指出,“四川要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為奮進力量,在川科研院所、企業取得重大突破。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和十大國之重器,四川參與研制的兩個重大成果入選。
“新一代可控核聚變裝置實現高約束模式運行”成功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級工程。去年8月,由位于成都的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取得重大科研進展,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模式運行,標志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裝置運行水平邁入國際前列。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研究員 李波:磁約束核聚變中的高約束模式是一種先進的運行模式,比普通的運行模式更具經濟性。同時,實現核聚變反應的條件極其苛刻,真空環境下等離子體溫度需要達到1億攝氏度以上,一旦條件不滿足就會自動停止反應。因此核聚變反應堆安全可控,不存在失控風險。
據了解,可控核聚變作為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顛覆性技術,具有資源豐富、環境友好等突出優勢,是能夠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工業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而近期,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面向全球開放,邀請全世界科學家來中國合作攻關。
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所長 鐘武律:(接下來),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團隊將進一步發展高功率加熱和電流驅動、等離子體先進運行控制等核心技術,實現堆芯級等離子體運行,研究前沿聚變物理。
而由位于四川的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一代18兆瓦海上直驅風電機組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該風電機組去年11月下線,葉輪直徑260米,機組輪轂中心高度160米,相當于53層居民樓的高度,風輪掃風面積53000余平方米,相當于7.5個標準足球場。
德陽臺記者 成斌:這個看起來像太空艙一樣的大家伙就是18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主機,它由3萬多個零部件組成,重達800多噸,相當于530輛小轎車的重量。在主機的內部,“隱藏”著發電機、變流器、變壓器等關鍵的部件,它們也都是百分之百的“中國制造”。
東方電氣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世洪:中國東南沿海是這個臺風的一個頻發區域,最強的臺風會達到80米每秒,對每一個部件,包括葉片、傳動鏈、每個結構部件,特別我們的塔筒,都進行了分析計算,保證它能夠在80米每秒(風速下)可以安全運行。
據了解,該機組是針對海上I類風速區域開發的全新一代海上風電機組。機組滿發時,在年平均每秒10米風速下,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7200萬度清潔電能,可節約標準煤2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萬余噸。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推廣應用,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