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著力為未成年殘疾人健康成長提供“硬支撐”——
用愛托起殘疾兒童少年穩穩的幸福
1000元、2000元、10000元……日前,暖心一幕在綿陽上演,在2023“關愛生命·春雨助殘”公益項目現場捐贈活動上,社會各界人士為6-14歲家庭困難殘疾學生開展公益募捐。據介紹,該項目已資助6-14歲家庭困難殘疾學生743名、金額74.3萬元。
近年來,市殘聯多形式加強未成年殘疾人思想道德建設相關工作,積極為殘疾兒童提供幫助,切實關心他們的思想動態及生活狀況,不斷優化有利于殘疾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提升殘疾兒童幸福感、獲得感。
“心里有太多的感謝不知道如何表達……”安州區花荄鎮殘疾兒童星星(化名)的母親趙女士感慨地說。星星在27個月大時被確診為腦癱,當地殘聯在篩查評估后將他納入項目救助。經過系統康復治療,如今的星星已經能站立、會說話,家人倍感欣慰。
兒童期是殘疾康復的黃金時期,若能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多數殘疾兒童能顯著改善功能。為此,市殘聯結合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全國殘疾預防日等節點,開展殘疾預防宣傳教育活動,并聯合市衛生健康委等多個部門相繼印發《關于深化0-6歲兒童殘疾篩查工作實施方案》《綿陽市城鄉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醫療康復救助項目實施方案》,為殘疾兒童康復提供“硬支撐”。
“十四五”以來,市殘聯嚴格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不斷優化救助內容、救助流程,放寬救助條件,實現政策救助全覆蓋。救助殘疾兒童2524人,其中0-6歲殘疾兒童1411人。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殘疾人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重新認定工作,形成以公立康復為主體、社會康復機構為補充的市、縣兩級康復陣地體系,具備可同時容納千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的承載能力,并涵蓋聽力語言、視力、智力、腦癱、孤獨癥康復訓練項目,為殘疾兒童就近就便康復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條件。
市殘聯副理事長簡文峰表示,近年來,市殘聯高度重視未成年殘疾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依法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持續打造“成長有我·愛心陪伴”等助殘活動,關注未成年殘疾人思想道德建設。
教育作為殘疾人就業和融入社會的重要手段,如何以高質量教育賦能殘疾學生發展?綿陽用實踐作答。
在涪城區特殊教育學校陶藝課堂上,學生們穿戴上圍裙,拿出工具和陶土,通過拍、搓、揉、捏、點等手法,一塊塊陶土在他們手里變成了一件件令人贊賞的藝術品。
作為一所12年一貫制的特教學校,涪城區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招收聽力障礙、視力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等殘疾兒童少年,不僅開設語數外、溝通交往、綜合實踐等10余種必修和選修課程,還把職業教育納入了課程體系。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孩子們在學校里學足本領,享受藝術帶來的快樂,為將來融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我市高度重視殘疾人文體事業發展,積極為未成年殘疾人搭建共享社會經濟和體育文化發展成果、實現人生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平臺。簡文峰介紹,我市鼓勵開展適齡殘疾兒童融合教育,目前已在游仙東辰幼兒園等進行試點,以幫助更多殘疾兒童享受與健全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綿報融媒記者 尹秦 彭紫薇)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