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潼南區雙江古鎮修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鎮上至今保存著20余座四合院式的清代民居,楊尚昆舊居、楊闇公舊居便是其中保存完好的兩座古建筑。
一場夏雨消減了炎炎暑熱,讓潼南多了一絲愜意和浪漫。7月3日下午,“行進涪江·川渝九地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聯合采訪組走進潼南雙江鎮楊尚昆舊居、楊闇公舊居,在傳統的清代民居古建中,追尋紅色足跡,汲取奮進力量。
舊居離潼南市區不遠,驅車10多分鐘便可到達。夏日雨后,漫步在古鎮的街巷里,聽著場鎮上居民們的家常閑話,仿佛能窺見歲月的回響,不經意卻悠長。
楊尚昆舊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任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出生地。舊居依山而建,乃楊尚昆的曾祖父楊世綏建造的老宅,是一座集民宅、府第、莊園于一體的獨特清代古建筑。在解說員的介紹下,采訪組走進了古韻濃厚的楊尚昆舊居,通過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重溫革命先輩崢嶸歲月。
“1925年,楊尚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國家和人民軍隊的卓越領導人……”舊居陳列著大型歷史圖片文物展——《楊尚昆生平業績展覽》,按他的人生經歷分為投身革命、留學前后、率部長征、延安歲月、為新中國建設嘔心瀝血等10個部分,通過400余幅珍貴的歷史照片、200余件文物文獻資料和多部影視資料片,充分展示了楊尚昆戰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今天參觀了楊尚昆舊居,受益匪淺。作為青年一代,我更要積極向其學習,踏實干好自身工作,用手中的紙筆,記錄更多紅色故事。”重慶銅梁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唐龍海說。
在楊尚昆舊居不到兩公里處是他哥哥楊闇公的舊居。楊闇公15歲便離開家鄉,踏上革命征程。作為中共四川地區早期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楊闇公曾轉戰成渝兩地建立黨團組織,與朱德、劉伯承共同領導的瀘順起義打響了南昌起義的前奏。1927年不幸被捕,犧牲時年僅29歲。舊居通過豐富的圖片、實物生動再現了楊闇公烈士光輝戰斗的人生。
一門兩兄弟,忠勇愛國情,楊氏兄弟的事跡激勵著無數人。目前,楊尚昆舊居、楊闇公舊居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參觀、緬懷。
“最近來楊尚昆舊居參觀的人特別多,每天前來參觀的人就有一千多到兩千。”楊尚昆舊居管理所所長彭大發介紹,楊尚昆舊居和陵園作為潼南區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資源,今年1-6月已接待游客達48.6萬人。
為更好地傳承好紅色基因,用好紅色旅游資源,近年來,潼南區從政治、歷史、家風家教等方面多角度深入挖掘楊闇公、楊尚昆等革命先輩精神,先后出版了《雙江楊氏探微》《楊闇公文選》《楊氏家國夢》等紅色教育書籍,以及電影《楊闇公》,記錄片《對照先輩·學思踐悟》等相關影視作品。
“我們堅持以紅色資源為載體,以紅色文化為核心,不斷豐富紅色資源內涵,同時深度融合鄉村旅游資源,通過加強周邊聯動,努力盤活紅色旅游資源。”潼南區文旅委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潼南區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推出了跨區域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依托現有的紅色旅游資源,大力推進紅色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鼓勵扶持群眾發展以果園游、農家游、采摘游等為主的鄉村旅游,“紅色文化+鄉村旅游”的模式讓老百姓富了起來。(行進涪江聯合采訪報道組成員 綿報融媒記者 鄭金容)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