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上游村(胡宇 攝)
道路通,百業興,民心聚。農村公路不僅是城鄉聯系的紐帶,也是關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
盛夏時節,萬物并秀。行走在平武地域山水間,青山疊翠,綠水泛波,縱橫交錯的國、省、縣、鄉、村公路網猶如血脈,把村村戶戶串聯起來,構成一幅看得見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龍州“鄉村振興圖”。
近年來,平武緊緊圍繞“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持續以“升級、加密、聯網”為公路建設主攻方向,堅持把“四好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實現了“四好農村公路”與全域旅游、特色產業、農村環境整治、平安通道建設有機結合,為加快鄉村振興、推動縣域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截至2022年底,全縣已建成農村公路1488公里,路網密度達0.25公里/平方公里。一條條通往大山的美麗鄉村路,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強勁動力,也為加快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以建好為基礎,編織一張繁榮網
山區要發展,交通必當先。平武把“四好農村路”規劃建設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全域旅游等深度對接,推動“美麗農村路+特色產業”“美麗農村路+人居環境整治”“美麗農村路+農村電商”等多元融合發展。
據統計,近五年來,平武多渠道籌措資金11.2億,新改建農村公路820公里、橋梁93座,打造“四好農村路”示范線110公里。圍繞清漪江鄉村康養產業帶、老河溝精品民宿集群、虎牙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示范社區等建設為核心,推動縣域內旅游內環線路網放射狀延伸,形成農村公路+旅游+地方特色產業+經濟效益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襯托的整體發展格局。
如今,在平武“四好農村路”的每一條線上,如詩如畫。清漪江流域環線茶香四溢、果梅甘爽;涪江流域環線碩果累累,沁人心脾;高山產業環線中藥材花香葉茂、視野連片。一條條玉帶般的農村公路串村聯社。因路而生、因路而興、因路而美的一幕幕美景,在平武大地尋??梢?。隨著一條條景觀路、產業路的建成,廣袤的農村大地上“蛛網”鋪陳、阡陌縱橫,一條條嶄新平坦的公路,串聯起了城市與鄉村,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管好為手段,奏響一首暢通曲
農村公路“三分建、七分管”。平武縣率先推行公路路長制,明確各部門、鄉鎮職責,層層落實各級路長責任,提升農村公路管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不斷優化農村公路管理。全縣11條縣道、23條鄉道、204條村道分別細化了縣級領導擔任總路長、副總路長,鄉鎮領導擔任鄉鎮級路長、村級負責同志擔任村級路長的三級路
長制度,不斷提升路長制實效,強化公路、設施、秩序、綠化、亮化,著力構建“政府主導、交通牽頭、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管理體系。
同時,建立“縣有路政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三級路產路權管理體系;完善公安交警、交通執法、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執法的治理體系。創新信息化管理,建立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建管養運和路長制納入“線上”管理,切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基本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普及‘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將農村公路管理轉化為村民相互監督、自我約束行為,形成農村公路管理的良性循環。”平武縣交通運輸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護好為保障,打造一條精細路
由于地質復雜、地震頻發、氣候極端,晴通雨阻是平武交通的真實寫照,近1500公里的山區農村公路養護任務十分艱巨。為此,平武加大地質洪澇災害搶通保通資金的籌措,充分調動各級力量和資金修復整治損毀農村公路。
同時,注重探索農村公路養護可持續化的新路子,采取專群結合的養護方式,制定出臺《平武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建立縣道縣養、鄉道鄉養、村道村養,養護質量與養護經費掛鉤,權責清晰的養護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養護工作體系,推動農村公路養護信息化、專業化、常態化優化路域環境。
此外,平武牢固樹立“養護就是最好的建設”理念,制定印發《平武縣公路沿線路域環境整治工作方案》,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動為契機,同步推進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全覆蓋實施綠化、凈化、美化、亮化“四化”行動,形成了“路在景中延、車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生態景觀。
平武縣交通運輸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壓實養路護路責任,我們不僅實現了條條公路有人管、有人護,徹底解決了‘臟、亂、差’現象,還相應配套實施了道路綠化美化、邊溝治理、特色小品等工程,營造了‘暢、安、舒、綠、美、優’的行車條件和通行環境。”
以用好為目的,邁向一條康莊道
公路通,百業興??椕艿霓r村路網,打通了平武農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連通了“農村公路+路衍經濟”“最后一公里”。
著眼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平武堅持鞏固“金通工程”建設成效。截至目前,全縣已開通農村客運班線33條,建成縣城二級客運站1個、農村客運招呼站牌266個,開行農村客運車輛75臺,建制村班車通達率100%。全縣快遞配送點位52個,郵政配送點位41個,通過整合資源,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快速推進城鄉物流網絡化建設。逐步暢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物流配送渠道,共同編織覆蓋全縣的農村交通物流網。
快捷的公路運輸,也催生了諸如森林康養、民宿旅游等一大批產業的興起。在美麗鄉村公路改造過程中,平武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美麗公路+鄉村旅游、體育休閑、特色產業”發展模式。如今,高村精品民宿度假游、白馬風情體驗游、清漪江采摘休閑游早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重要選擇之一。
以“四好”帶動“全好”,以“一招”求“多效”,以“一業”興“百業”,平武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為縣域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交通基礎。
如今的平武,一條條寬闊、整潔的農村公路縱橫交錯,猶如一根根絲帶將一個個美麗鄉村、一片片沃野良田串聯起來。在“四好農村路”的帶動下,串起了一幅幅“高顏值”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葉鑫 綿報融媒記者 任露瀟)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