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和中考結束,端午小長假和暑期臨近,群眾出游旺季即將到來,防范出游風險不可忽視。近日,綿陽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安辦”)發布防溺水、外出游玩安全風險提示。
□綿報融媒記者 謝艷
●三大誤區要提防
玩水是夏天不變的主題,但同時,也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如今,社會對溺水普遍存在認識誤區。”市安辦相關負責人講解道,溺水存在3大誤區:1.溺水后都會大聲呼喊?溺水總是悄然發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尤其是孩子。有的在泳池中溺水時,看起來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愣,此時,應警惕孩子已意識模糊。2.會游泳就不會溺水?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空腹等也會導致無法正常游泳,進而溺水。3.游泳圈可以很好保護孩子?孩子游泳時必須有成人的監護,當游泳圈在浮力等作用下突然翻過孩子的頭或突然漏氣,都有可能導致溺水。
●施救方法要正確
該負責人表示,溺水狀態不同,施救措施也不同:如果溺水者意識清醒,只需安慰陪伴,注意保暖,必要時去醫院觀察;如果溺水者昏迷,但有呼吸,胸腹部有上下起伏運動,需將溺水者側臥,開放氣道,清理口鼻異物,等待救護車到來;如果呼叫溺水者無反應,5-10秒內胸腹部沒有上下起伏運動,則心臟驟停已經發生,需馬上進行心肺復蘇,先給予5次人工呼吸,隨后30次胸外按壓,繼續以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持續施救,一直到溺水者有了反應和呼吸或者急救人員到達。
需特別注意的是,窒息缺氧是溺水者心臟驟停的關鍵原因,應先進行人工呼吸,再胸外按壓。
●外出游玩安全為重
該負責人說,與一般性旅游項目相比,高風險旅游項目專業性強、風險程度高,易因天氣、環境、設施和操作等多種因素影響而發生各種安全事故。
群眾出游時,要慎重選擇高風險旅游項目,一定要以安全為先,不要選擇存在安全隱患的項目;要量力而行,自身身體條件、年齡不適合的或管理人員不建議參與的,都不要參與;參與項目活動時應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范,聽從工作人員指揮,不擅自行動,不做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的舉動;如遇突發狀況,要服從現場指揮,及時撥打當地急救和應急電話;要自覺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增強保險意識,盡量選擇購買能夠承保所參與項目的旅游保險產品。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