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行“響應式停靠”,開通高峰快線、社區巴士……
建設“公交都市” 市民暢享綠色出行
綿陽新聞網訊 “十四五”以來,我市大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和“綠色出行”示范城市建設,創新打造精準、快捷、方便、舒適、時尚的城市公交,不斷增強市民公交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國際蘭花園到火車站路程較遠,有停靠站點32個,以前單程至少1小時以上,實行‘響應式停靠’后,最快40分鐘就能到達。”5月15日上午,正在國際蘭花園站點等候乘坐29路公交車前往火車站的市民陳玉超說。
今年初,我市首批8條“響應式停靠”公交線路正式上線,運行途中,沒有乘客上下車的站點不再停靠。新舉措提升線路整體運行效率5%-8%,低峰時段出行時間減少10-15分鐘,受到乘客廣泛認可。在總結前期經驗基礎上,第二批“響應式停靠”公交線路將于近期大面積推廣。
同時,市公交集團結合城市規模擴展、路網重構、交通組織等要素變化,通過多種形式調整公交線路。
“以前我們這里公交出行很困難,時間長、車難等,優化調整后方便多了。”采訪中,在四川綿陽工業園東區工作的李盛華說。據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我市共優化調整線路30余條,填補了興隆社區、延平觀街、塘汛東路、游仙高新區等公交服務盲區,打通了經開區與科創園區、永興與科創園區公交線路連接,精準調度與客流需求不匹配的運營里程504.9萬公里。目前,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8%,改建和提升改造港灣式公交站臺93處,新增和優化調整公交站點199處,全力構建層次清晰、功能互補、換乘方便、高效快捷的公交線網結構。
為打造便捷出行走廊,今年6月底,我市將開通G1高峰快線。這也是全市第一條早晚高峰時段運行的快速公交專線。G1高峰快線運行路線從圣水到金楠天街,僅在大站停靠,將大大方便該線路的上班族,進一步貼合市民高峰出行對時效性的需求,吸引更多市民出行向綠色交通方式轉變,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目前,東西走向快線公交正在積極籌備中。
隨著城市的發展,園區企業快捷、高效通勤需求倍增,開行企事業單位定制通勤線路117條;為響應學校和家長需求,化解校園周邊交通治理難題,開行“i學巴士”學生定制公交專線15條;為解決“開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乘車難題,積極探索社區微循環公交、巡游公交運營模式,擬于近期開行首條社區巴士……近年來,我市以“五市戰略”為指引,以助力城市治堵緩堵為導向,堅持創新引領,不斷增強服務供給品質、豐富運營服務模式、營造綠色出行氛圍,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公交支撐和保障。(尹柳 綿報融媒記者 彭雪)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