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區作為“中國桑茶之鄉”“中國蠶絲被之鄉”,蠶桑文化底蘊深厚。四川聯通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發揮“數字底座”稟賦資源,立足嘉陵區蠶(茶)桑產業,數字賦能產業鏈條延伸與發展,打造科技農業、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業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鏗鏘前進。
天空地一體化智慧“數字農田”
在嘉陵現代農業園區的田間地頭,四川聯通搭建的各式“田聯網”設備,對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常見病蟲害進行監測,對采集的害蟲蟲類、數量、大小等進行自動識別,并進行分析和預警。利用太陽能技術引誘害蟲、高壓擊殺害蟲,智能滅殺害蟲。幫助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準確實施農田管理,減少化學農藥對農田污染。
通過監測土壤環境,實時采集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含水量、PH值、EC值、氮、磷、鉀等土壤數據,為土壤施肥、灌溉、打藥、采收、播種、土地改良等提供數據支持。
“您關注的種養殖循環示范基地內6號地塊,土壤溫度為15.9%RH,該值超過閾值30%RH,為保證正常生長,請采取措施降低損失。”在幾公里外的工作人員收到系統發來的預警信息,可以實時作出科學決策,遠程操作進行灌溉、打藥。新型職業農民一個人可以管理幾百甚至幾千畝的數字農田。
園區內,治安安全管理系統可實現視頻圖像目標追蹤、視頻圖像態勢分析,滿足安全事件日常監督監管需求。
產業鏈糧油溯源,構建“數字糧倉”
在產業鏈糧油溯源平臺,進行農產品生產、銷售、使用的全過程追溯管理。通過科技賦能茶桑種植、管理、銷售等各處環節,產出高品質的農業產品,農產品銷售價格也得到提升。
園區管理員介紹,園區內的農作物生產全程可視可控,大數據平臺猶如一個“數字糧倉”,不但實時掌握轄區農資進銷存狀況,還可以實現農資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追”,將事后監管變為事前監管,將農資質量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促進區域農業綠色發展,提高監管效率,提升農產品質量。
“智慧大腦”讓“三農”管理技高一籌。農事管理面積大、管理難度高,一直是農業管理人員的痛點,通過中國聯通的數字化技術的整合與應用直接解決痛點。利用大數據、GIS、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水稻、菜籽種植生產標準化上圖作業,構建一圖管地、一圖管產、一圖防災、一圖決策、一圖智農的智慧農業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智慧大腦”為產業發展提供輔助決策,為實施農業生產精細化、精準化管理。
“智慧大腦”提供的GIS地圖,可以呈現轄區內社會化服務資源分布情況、突發農業災害事件,為應急指揮提供決策依據,還可以實現資源調配管理,滿足區域內社會化服務需求,助力農業深加工行業發展。
在四川聯通數字鄉村項目的帶動下,聯通聯合19個專合社大戶等,共建通信合作社,成功吸引該村各類種植戶加入該平臺的應用,實現了C端發展,該村移寬產能實現躍升,總用戶規模達到407戶(覆蓋129個家庭,合作前僅30戶移網),預計年化收入20萬元。2023年3月底前建設端口500-600線完成全村覆蓋,全力打造“1+N+n”生態化渠道體系,未來預計帶來基礎業務收入40萬元。
在聯通科技賦能下,南充嘉陵現代農業園區拓展加工鏈條,推動桑葉茶、桑食品、桑藥品、桑飼料、絲紡綢緞等精深加工企業集約、集群發展,數字引擎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目前,該園區已被評為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未來,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征程中,四川聯通將持續推出數字鄉村建設方案,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務,為鄉村提供更精準有效的鄉村治理模板,以數字賦能鄉村振興,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