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綿陽積極探索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以“閉環”促“破圈” 讓產業發展提速
“綿陽科研人才聚集,在發展無人機產業、通用航空、應急救援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潛力。”9月27日,2023中國(綿陽)科技城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如此評價綿陽的無人機產業。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無人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信息協會通航分會副會長程泊霖引用綿陽歷史文化名人、“詩仙”李白的詩句,表達了對綿陽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期待。
短短數年間,綿陽的無人機產業從零起步,通過完善“4+8+1”產業體系制度保障,實現了雨后春筍般的蓬勃發展。當前,綿陽正加快建立無人機全產業鏈體系。
變“新賽道”為“主賽道”,綿陽無人機產業的成功“破圈”,與綿陽“探索布局—制度保障—產業集群—活動展示”的“閉環思維”精準合拍。以“閉環思維”為指導,綿陽正積極探索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以產業為抓手 筑牢頂層設計
去年以來,綿陽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積極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創新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錨定園區“主戰場”,扭住項目“主抓手”,大力推動企業入園滿園、產業集聚集群、園區提質增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構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
7月,綿陽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了實施四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工程和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鏈工程的“4+8”戰略,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同月,綿陽先后發布了《綿陽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十條政策措施(試行)》和《產業鏈技術鏈圖譜》。兩份文本,既有圍繞加速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強化產業技術創新牽引作用等方面真金白銀的“硬措施”支持,促推綿陽新型工業化加快突破,也有“跳出四川看綿陽”的大局觀,把綿陽的產業發展放到國際、國內找坐標、找差距、找方向,進一步明確特色優勢、差距短板、著力重點。
8月,綿陽創新成立“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作指揮部”,分別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部政委、指揮長,同時根據全市產業布局,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分別牽頭擔任各產業鏈“鏈長”,切實以產業鏈為抓手,牽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一系列為加速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的創新舉措和務實行動,筑牢頂層設計,為綿陽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構建了完整的政策體系。
以機構為推手 搶占發展先機
數據顯示,綿陽規上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九成。抓產業就要抓企業,抓企業則要抓民營企業。
9月,綿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正式運行。同月,綿陽市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正式運行。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個中心是一套人馬,合體運行。
為何如此設置?中心負責人謝東恒解釋說,若只抓民營經濟,則此中心會成為單純的企業服務保障機構;如果單獨抓產業,則會與企業、企業家脫離,產業發展失去了環境和土壤。產業需要依靠企業支撐,企業與產業需要深度結合,相互依附,協同發展。
創新成立的兩個中心,同時有承上啟下的協調和推動功能。市級層面,將散落在不同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將惠企政策梳理、宣傳、績效評估等交由專人負責,形成工作閉環,確保好的政策落到實處。企業方面,通過政企溝通交流,收集困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分析轉辦后以公函形式回復企業辦理結果。
雙中心將政企有效銜接,搭建政策與執行的橋梁,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推動產業政策與企業“雙向奔赴”。
以活動為巧手 助力成果“出圈”
8月,第二十五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專項賽在綿陽科技城新區舉辦,一場最新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最前沿技術的成果比拼在綿陽上演。眾多國內一流專家學者、行業領袖齊聚綿陽,一起探討、分享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和應用落地,推動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9月,2023中國(綿陽)科技城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舉行。綿陽堅持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同時發力,將無人機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培育,在新賽道上“加速騰飛”。
11月,第十一屆科博會將再度打開“世界之窗”,邀請來相關的專家、企業等以更大規模的展區,更加前沿的展品,讓全球來賓看到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綿陽。
大型展會和活動,是觀察一座城市發展脈動的絕佳窗口。一場場重大活動成為綿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展示平臺,讓具有“科技”特色的綿陽“出圈”。(原載2023年10月17日《四川日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紫鑫 祖明遠)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