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綿陽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勤代表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李勤在向大會作報告時說,2022年,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有力監督、政府大力支持、政協民主監督下,全市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一次、二次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職責,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聚焦“鑄忠誠、強基礎、保公正、謀長遠”工作主線,守正創新、踔厲奮發,為綿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綿報融媒記者 趙利賓
2022年
1
全力服務大局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促發展為主線,找準審判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保護,審結涉市場主體案件36827件,開展拖欠企業賬款專項執行行動,幫助快速回籠資金13.8億元。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破產重整“五步法”,審結破產案件21件,依法化解不良債務51億元,盤活土地房產5.97萬平方米,工作經驗獲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廣。強化重整挽救功能,助力臨危“老字號”企業涅槃重生,工作經驗被《人民法院報》專版推廣。健全司法“暖企”工作機制,常態化走訪調研企業198家,就地解決企業矛盾糾紛、法律風控問題207個;開展“講法助企”法治課堂66次,幫助培訓企業管理人員365人次;組織“營商環境面對面”座談會12場,座談企業279家,現場辦公、限時辦理涉法涉訴問題523個。圍繞“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新建園區巡回審判點、法官工作站12個,為園區企業提供全面、專業、快捷司法服務。
全面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設立科技城新區直管區人民法庭,推進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改革,依法審結知識產權案件486件。保護科技創新主體合法權益,出臺《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防范21條建議》,實質化運行4個知識產權巡回審判點,營造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法治環境。加強優質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建立麥冬產業園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聯系點,從嚴打擊“搭便車”“傍名牌”侵權行為,全力保障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加強文化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審結平武虎牙藏族民間文學著作權糾紛案,全力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瑰寶;依法審結電視劇《紅燈記》改編權糾紛案,并入選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十大熱點案件。
全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鄉村產業振興司法保障,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審結農村土地經營糾紛47件,服務保障“三品”工程,助推農業規模化經營。踐行“兩山”理念,服務“生態美市”戰略,審結環境資源案件91件,北川、平武法院全面推行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生態修復措施,創設“巡河、巡山值守”社區矯正新方式,被評為全省環資審判先進集體,工作經驗獲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廣。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作用,完善“定點+特殊”巡回審判模式,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游仙區法院創新村干部“法治實訓”機制,與村兩委形成“庭村對接”合力,就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13件。
2
堅持忠誠履職服務平安綿陽法治綿陽建設
以保穩定為重點,堅持依法履職,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充分發揮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依法審結刑事案件2697件,同比下降5.8%,一審刑事案件數量保持逐年下降趨勢,全市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嚴懲故意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85件96人,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審結涉黑涉惡案件3件48人次。堅決治理民生領域腐敗和群眾身邊“微腐敗”,懲處涉民生資金、征地拆遷等領域職務犯罪。開展“減假暫”案件專項檢查,全面評查案件1415件,確保刑罰執行嚴肅、公正、公平。
筑牢公共安全防線。嚴懲食品藥品、危險駕駛、高空拋物等危害公共安全案件361件378人,依法審結制售“地溝油”案,從嚴從重懲處食品安全犯罪。重點打擊涉民生熱點犯罪,審結電信網絡詐騙及上下游犯罪案件182件459人,嚴懲犯罪集團、幕后金主、首要分子,并判處罰金837.1萬元,追贓挽損609.9萬元,有效鏟除電詐犯罪滋生土壤;重拳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全力守護人民群眾“養老錢”,審結的林某、劉某某非法集資案件入選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全市法院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斬獲省法院所設全部類別獎項,成為全省法院唯一獲此殊榮的集體。
共建法治政務環境。審結行政案件1237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2.3%,首次突破百分之九十。以行政案件相對集中管轄為契機,經開區法院建立行政爭議訴前和解機制,創新行政爭議“多元解紛+多方確認”模式,糾紛化解時間較平均審判時限縮短68天。推進行政案件繁簡分流改革,組建繁簡專業審判團隊,快審行政案件83件,服判息訴率同比提升18.9%。
拓寬訴源治理渠道。建立“1+N”多元解紛機制,依托矛盾糾紛訴源治理聯合調解中心,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訴非銜接,對物業合同等7類案件先行啟動調解程序,推動12420件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健全公益律師入駐法院長效機制,實行公益律師輪流在崗“坐班”,接待當事人1863次,提供法律咨詢2938次,調解矛盾糾紛、參與信訪案件處置1074件,有效減輕人民群眾訴訟成本和訴訟負擔。常態化開展敗訴當事人走訪活動,建立司法釋明答疑中心,強化判后答疑剛性運行,全市法院案件服判息訴率提升至94.65%。
3
堅持人民至上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以惠民生為目標,加強民生領域司法保護,完善便民利民舉措,依法守護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用心保障民生權益。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讓法治陽光照亮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圍繞“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目標,妥善審理房地產企業債務糾紛案件,審結房屋買賣、租賃、裝修、物業服務等糾紛案件9147件,給安居需求以切實回應。加強勞動者司法保護,判決公司員工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屬工傷,給勞動者權益以充分保障。加強司法救助,為627名經濟困難當事人依法緩、減、免交訴訟費387萬元,決定給予張某司法救助金8萬元,獲評全省涉執行國家司法救助典型案例,給困境者以生活希望。嚴厲懲治襲警、暴力傷醫等行為,維護軍人合法權益,給守護者以司法護衛。
傾力守護家庭安寧。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審結婚姻家庭案件8275件,完善家事調解、家事調查、心理疏導等機制,更加注重家庭成員人格、安全、情感保護,防范家庭糾紛演變成家庭悲劇。依法審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4件,對挑戰法律底線的嚴重罪行
決不姑息。選派59名法官、法官助理擔任法治副校長,通過開展“面對面”法治課堂、發布維護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以及開發防范欺凌、性侵、詐騙、毒品課程課件等方式,有效維護校園和諧穩定,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藍天。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支持老年人向子女追討贍養費、“帶孫費”,依法訓誡拒不贍養父母的子女,弘揚尊老傳統美德。
及時兌現勝訴權益。執結各類案件31270件,執行到位35.4億元,實際執結率同比提升36.1%。堅持科技賦能,通過網絡直播+VR云看樣等方式創新執行財產處置模式,網拍成交金額6.5億元,為當事人節約傭金1302萬元。凸顯失信懲戒力度,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2676人次,罰款29.8萬元,拘留46人次,限制高消費20474人次,限制出境7人次;落實信用承諾和信用修復機制,對積極履行、配合執行的28家被執行人企業依法給予正向激勵,助推企業順利融資恢復生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審慎采取強制措施,三臺縣法院精準適用“活查封”處置藤椒合同糾紛案,護住十萬畝藤椒種植戶的“錢袋子”,支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4
堅持守正創新提升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
以抓改革為動力,堅持向改革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率,努力緩解司法供需矛盾,攻堅整治突出問題,全面提升司法公信。
優化審判執行管理模式。創新雙差評選機制,以“雙十佳”評選標準,開展“雙差”庭審和裁判文書評選,實行交叉評查、上下互評,倒逼法官提升案件審判質效。創新“月調度季考核”機制及條線工作管理法,每月安排條線當月工作目標、總結上月工作情況,每季度考核條線領導干部工作實績,每個條線形成全市、全院、全員抓管理、提質效的“大格局”。2022年,全市法院收結案均衡度位居全省第一,5個基層法院審執指標排名全省前50,創歷史最好水平。加強刑事案件質量監督,開展二審改判緩刑案件專項評查活動,評查案件47件,對發現的問題專題研究、逐案講評、以查促改。
提升重點改革項目實效。從群眾視角出發實質性縮短糾紛解決時間,執行“案件審理期間——糾紛在院時間”雙向考評機制。從優化職權配置上激發司法潛能,制定《完善四級法院審級職能定位試點實施細則》,規范兩級法院案件提級管轄的報請、審查、決定
等環節,全力推動案件審級精準分流,確保案件“分得出、下得去、上得來、接得住”。市中級法院審理的某社區居民委員會與姜某勞動爭議糾紛案入選全省法院參考性案例,獲評全省法院提級審理首案。從革新辦案載體上方便群眾,市中級法院對審判法庭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庭審語音識別系統全覆蓋,庭審時間同比縮短41.6%,真正實現了快節奏庭審、高效率辦案。
提升一站式建設效能。堅持智慧法院賦能司法,優化升級“線上+線下”訴訟服務體系,基本實現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閱卷、線上庭審等訴訟服務“一網通辦”,網上立案率達97.3%,持續居全省法院第一方陣。加強群眾訴訟服務體驗,實質化運行24小時自助法院9個、5G參審室6個,經開區法院打造“經即辦”訴訟服務品牌,工作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廣。落實無紙化網上立案改革,切實便利當事人訴訟、縮短辦案周期、降低解紛成本。推進集中送達改革,電子送達29萬余次,成功率63%,提高送達效率,降低送達成本。創新全域訴訟服務系統,打造“家門口”訴訟服務新模式,全市跨域立案630件,市中級法院成為全省首家訴訟服務市域“通存通兌”和統一監管的法院。
5
堅持培根鑄魂鍛造忠誠干凈擔當法院鐵軍
以鑄忠誠為根本,旗幟鮮明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建設高素質法院隊伍。
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嚴格堅持黨組會“第一議題”制度,系統全面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以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推動黨委重大決策部署在全市法院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接續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扎實開展“司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以及“忠誠鑄魂、鐵紀擔當”等專項活動。深入推進支部黨建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推廣黨建工作月度清單,不斷夯實黨建根基。
錘煉過硬司法本領。深入推進“青藍工程”,組織開展“青年干警國企行”社會實踐活動,分批派出37名年輕員額法官、法官助理,“零距離”了解企業生產
經營情況、存在的法律風險和漏洞。注重年輕干部培養,選拔10名80后科級領導干部,干部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加強一線工作激勵,常態化評選“服務明星”“辦案明星”20名,形成對標看齊、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舉辦“子云司法論壇”“子云講堂”,將業務骨干、高級法官納入講師名單,全力打造“三高六質”審判隊伍,3名法官晉升全省審判專家序列,31篇調研論文獲獎,獲獎論文數量、得分均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加強司法廉潔建設。深入推進“清廉法院”建設,結合“聽音問廉綿州行”活動,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司法作風專項督查、清廉先進典型培樹等活動,夯實干警廉政思想根基。深入開展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專項整治,細化防止違規干預過問案件措施,嚴懲“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堅決抵制和懲治司法掮客。
6
堅持接受監督不斷改進法院各項工作
以強監督為方向,增強接受監督的主動性、自覺性,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持續提升工作水平。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營商環境建設、審判工作監督、知識產權審判等情況;加強人大代表聯絡,邀請人大代表參加全市法院專題會議、案件旁聽等活動119人次。真誠接受民主監督,積極走訪政協委員69人次,按期辦結委員提案7件,暢通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溝通聯絡,召開座談會聽取收集意見建議并制定改進方案。依法接受檢察機關訴訟監督,深化法檢兩院
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全市法院依法辦理檢察建議19份,新收抗訴案件4件、辦結3件,共同維護司法公正。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堅持陽光透明司法,主動向案件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公開審判流程信息6704條;積極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邀請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3793件;召開全域訴訟、反電信詐騙等新聞發布會36場,強化司法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一年來,全市法院37個集體、128名個人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涌現出毛靜、劉雨林等一批先進典型,3項工作獲全國獎項,4項工作經驗全國推廣。
2023年
全市法院工作這樣干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之年。全市法院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以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鑄忠誠、強基礎、保公正、謀長遠”工作主線,推動政治引領、服務發展、為民司法、審執質效鞏固優化,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奮力譜寫綿陽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保障。
●筑牢政治忠誠,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當好篤學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排頭兵。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的絕對領導貫徹到法院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把黨的領導和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統一起來,確保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在法院落實落細。
●緊跟中心大局,依法服務保障成渝副中心建設
緊緊圍繞“五市戰略”,更加自覺主動地與市委重大部署同拍合步、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統籌發展和安全,依法嚴懲各類犯罪,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一體推動平安綿陽、法治綿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科技立市”戰略,助力加快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建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域性開展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精準性依法嚴懲破壞營商環境違法犯罪,下深水研究解決企業感知最強烈、影響最突出的涉法涉訴問題,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立足為民司法,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準確貫徹實施《民法典》,妥善化解民生領域矛盾糾紛,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堅持公正善意文明執行,切實加大執行力度,更好更及時地兌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持續加強人民法庭建設,全覆蓋打造鄉鎮法官工作站,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大力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公正裁判樹立行為規則、引領社會風尚。
●堅持數智賦能,持續推進人民法院現代化建設
堅持司法工作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綿陽法院數據處理中心,推動審判體系一體化、智能化升級。升級改造辦案平臺,全面推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系統,助力司法全流程更智能、更高效。豐富“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全域訴訟服務建設,實現訴訟服務一窗通辦、一站全辦。建立“數智執行”管理體系、中國科技城云上司法聯盟,加快信息化全天候智慧法院建設,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普惠的司法服務。
●聚力夯基固本,從嚴從實鍛造高素質法院鐵軍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培鑄信仰之基、把牢思想之舵。大力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著力加強青年法官和年輕優秀干部的培養力度,加快構建多渠道、梯隊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院,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努力推動隊伍政治素質、職業素養、司法能力全面提升。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