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出席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的市人大代表們陸續報到。當天上午11時30分,“代表委員通道”首場代表通道正式開啟,共有6名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分別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三推”活動、交通建設、人才招引、綠色發展等方面暢談意見建議。
□綿報融媒記者 趙利賓 文婷/文 任明勇/圖
分層分類培育100億級50億級“鎮園之寶”
衡國鈺市人大代表,市經信局黨組書記、局長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2022年,我市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請問,對于我市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議?
衡國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全市工業戰線將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以園區為載體做強工業,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建設制造強市。
提升園區發展支撐,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分層分類培育國家級、省級園區100億級、50億級“鎮園之寶”,分年度加快10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實施創新引領工程,圍繞特色產業、優勢領域打造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示范項目;推動轉型升級發展,聚焦產業發展新賽道,推動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構建“4+8+1”產業發展新格局;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務實踐行“一線工作法”,大力開展“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等活動,化解企業“痛點”“堵點”困難問題。
綿陽今年將實現縣縣通高速
譚譜市人大代表,綿陽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新聞社記者:2022年以來,T2航站樓投用、綿遂內鐵路綿陽至遂寧段啟動建設、九綿高速和廣平高速平武段通車,綿陽交通建設喜事連連。在您看來,這么多重大交通項目能在一年之內相繼取得新突破的原因是什么?這些交通項目對綿陽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有何重大意義?
譚譜:去年,綿陽交通大會戰“三箭齊發”、捷報頻傳。鐵路方面,中歐班列常態運行,成蘭鐵路加快實施,綿遂內鐵路啟動建設。高速方面,建成通車廣平、綿九等3條高速,結束了平武不通高速歷史,今年將實現縣縣通高速。民航方面,建成投運T2航站樓,不僅提升了南郊機場的承載能力,還為開通國際航線打下基礎。
一是善創新,我們采取“交通+”破解資金難題,全年投入超170億元,連續7年超百億。二是動手快,如安北高速年初納入省高網規劃,年底就啟動前期工作,比過去提前3年以上。三是抓落實,綿遂內鐵路建設很早就提出了,去年市委市政府把它作為一號工程,專班推進,終于啟動了建設,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綿陽造”科技產品
劉光海市人大代表、四川物科光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綿陽日報社記者: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市委提出了科技立市戰略。請問,您認為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為科技立市作出積極貢獻?
劉光海: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將科技創新作為立市之基,把科技立市戰略作為“五市戰略”之首,充分體現了市委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的決心與意志,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了更加優越的政策環境。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實施科技立市戰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平臺質效、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創新之路,結合市場需求,努力形成具有公司核心競爭力的“綿陽造”科技產品。同時,我們也希望綿陽市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科技服務能力,提升科研院所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配套服務的能力,提升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有效促進我市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人才新政讓長虹人才招引創歷史新高
潘曉勇市人大代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直播綿陽記者:2022年,綿陽出臺了“人才十條”新政,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請問,這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出臺,對于長虹控股集團在人才“引、育、用、留”方面有哪些幫助?
潘曉勇:2022年,在綿陽市“人才十條”和各項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長虹控股集團人才工作在“引、育、用、留”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飛躍和突破。
一是高位推動招才引才,長虹配套出臺“長虹六條”,實施了“百日人才行動”等專項工程,全年成功簽約領軍人才、高端人才、行業技術專家等中高層次人才超百人。同時長虹秋季校園招聘也創歷史新高,全年引進人才總人數超過2000余人。
二是真章見效用才留才,不斷完善和健全人才培養與任用體系,制定了針對性的薪酬職位體系,人才成長通道更加暢通。多舉措選才育才,持續加大各層級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力度,全面打造更加適應業務發展需求的干部培養機制。
未來,長虹控股集團將持續做好各項人才工作,為人才興市戰略作出長虹貢獻。
“三推”活動助力企業走出四川走向全國
熊建新市人大代表、四川六合特種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四川新聞網記者:去年,我市組織開展了3次“三推”活動,我們從報道中看到,你們公司參與了東莞和蘇州行活動,收獲了近4億元的訂單。請問,您對“三推”活動如何評價?
熊建新:六合特材積極參與了系列活動中的“東莞行”及“蘇州行”活動,共拿下近4億元的訂單合同,為完成公司2023年全年生產經營目標任務打下了基礎,為六合產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活躍、創新能力強的區域。通過“三推”活動,六合特材加深了與這些先進地區的市場、技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未來,六合特材將更加主動融入“開放活市”戰略,加強與先進地區展開合作,開展多項特種合金的研發項目,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迭代和企業轉型升級,不斷增強發展驅動力、支撐力,奮力開創特鋼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搶抓大好機遇打造美麗綿陽亮麗名片
張再蘭市人大代表、北川九皇山生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西南商報記者:大力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寫入綿陽“五市戰略”,請問您對于綿陽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有哪些好的意見建議?
張再蘭: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以生態觀光游為重點的九皇山景區實實在在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利,去年仍然保持了穩定的客流量。
市委提出實施“生態美市”戰略,我們山區群眾和旅游行業都感到十分鼓舞和振奮。
我們堅信,隨著“生態美市”戰略的深入實施,綿陽綠水青山的金字招牌必將更加閃亮,對我們廣大山區和文化旅游產業來說,就是把綠水青山更高效益變成金山銀山的大好機遇。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市委“生態美市”的相關部署,提高環保投入,保護好景區內森林等生態資源,把九皇山景區建成美麗綿陽的一張亮麗名片。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