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助”為筆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市政協持續深入推進“雙助”活動
8月1日,梓潼縣寶石鄉,一座座羊肚菌種植大棚在陽光下很是耀眼。在市政協的助力下,當地發展起羊肚菌農業產業園。寶石鄉產業發展折射出全市政協系統在開展“助力鞏固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專項活動中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全市政協積極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增動力、添助力、聚合力,推動“雙助”活動不斷走深走實、落地見效,取得顯著成效。
統籌謀劃 “雙助”行動蹄疾步穩
按照省政協的總體安排部署,去年年初,全市政協系統開啟了“雙助”專項活動。市政協成立“雙助”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雙助”活動《實施方案》《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助力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指導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及全體政協委員協同助力、集中幫扶。
與此同時,市政協緊扣工作重點,打造“雙助”工作新格局——
開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常委會專題協商議政,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等建言獻策。
市政協各專委會立足專業特色,緊扣“以標準化生產為引領,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綿陽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推進情況”等課題開展重點調研和視察。
利用“有事來協商”平臺,圍繞“持續深化文明鄉風建設”“推動農旅產業發展綜合服務配套”等課題開展小微協商;發揮政協提案有效載體作用,就“關于提高農村供水標準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議”等重點提案,開展提案辦理協商……
聚焦特色 夯實產業基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振興是基礎。
在“雙助”活動中,市縣政協聚焦各地資源稟賦、產業現狀、新型主體帶動能力和產業覆蓋面的差異,從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選準特色產業等方面,積極獻計出力履職盡責。
去年以來涪城區政協圍繞涪城區三大農業主題公園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協商。“從去年開園的‘千鶴桑田’,到今年開園的‘湖光山色’,再到明年即將開園的‘蔬香綠野’,離不開政協助力!”當地相關負責人說。
借“雙助”之力在特色產業發展上邁出新步伐的,不只涪城區。
在安州區,由區政協委員領辦九合村柑橘現代農業園區、青松村桂家灣鄉村印象農旅基地、“棗皮走廊·蝴蝶谷景區”、柴育村拓普無花果基地等,已成為安州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典型。
北川縣政協助力產業發展,成功創建了市級茶葉五星級、厚樸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協調聯動 共繪鄉村振興畫卷
在“雙助”專項活動中,市政協拓展工作思路,把助力完善保障體系、宜居鄉村建設、基層社會治理與扶持產業發展一體推進。
市政協組織界別委員,圍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防止返貧檢測幫扶機制、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重點工作,深入一線調研,協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不僅如此,引導社會力量和發動政協委員開展社會救助,并為低收入群體搭建增收平臺。
各縣市區政協也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加大統籌組織力度,形成上下聯動、縱橫協調的工作局面——
游仙區政協打造“仙鶴夜話”“枧愛·微協商”“山灣心語”等基層協商品牌17個;安州區政協構建“村組吸納+外出就業+服務保障”的矩陣模式;江油市政協命名首批“1+2+3”“雙助”活動示范基地(點);三臺縣政協加強在外人才聯系服務和優秀企業家、農民工回引工作,直接投資和引薦投資項目54個,協議引進投資20.5億元;梓潼縣政協織密一張組織網,建設一批示范點;北川縣政協打造“扶農解困助農增收聯盟”“雙助”活動品牌;平武縣政協制定政協委員“1+N”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實施方案……
放眼綿州大地,“雙助”之力正匯聚成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開!(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