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報融媒記者 趙燁 杜亞菲
7月19日,綿陽市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824.25億元,增長4.5%,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2位。
數據的背后,綿陽是如何頂住壓力、釋放潛力,不斷激發市場熱情,保持經濟運行韌勁的?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從我市6月社消零總額較上月提高9.6個百分點,不難看出,綿陽在大力助企紓困,釋放消費潛力方面下了“硬功夫”。
“全力以赴拼、主動出擊戰、槍支彈藥足、城鄉聯動緊、兩手力道實。”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這樣總結我市這場“穩增長攻堅戰”,成功實現讓消費淡季“旺”起來。
過去兩個月,“樂享綿州·惠民消費”消費券促消費首輪活動持續火熱。看“成績單”:全市發放消費券16.3萬張,核銷率達到95.4%,拉動消費18.8倍。據界面數據從全國16省份31城市消費券核銷數據統計情況看,截至6月5日,綿陽消費券拉動效果最好,位列31個城市第一位。
作為消費券的主要“KPI”,核銷率超過90%,意味著每發放10張,就有9張以上得到使用。錢要花在“刀刃上”效益才能最大化。高核銷率背后,綿陽消費券撬動了什么?
1912個門店參與,236.8萬人次訪問
消費場景豐富消費活力滿滿
調好鬧鐘、準時開搶……過去兩個月,每周五10點30分,準時吹響綿陽人“搶券”沖鋒號。
“首輪活動共計12次發券。”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在介紹發放情況時,不禁感嘆大家的參與度之高、積極性之強。每次消費券的領完時間均在1分鐘內,最快6秒內領完5000張;活動頁面累計訪問達到236.8萬人次。
吸引力從何而來?
在該負責人看來,一方面是消費券自帶“流量”屬性,由政府主導的消費券,很難不引發關注。
另一方面,更多消費場景的使用也是刺激核銷的重要因素。從供給端看,綿陽消費券獲得了商家的積極參與——截至6月30日,成功報名的商戶企業1175個,門店1912個,包含零售、餐飲、景區、酒店住宿等。該負責人分析道,“按行業分類可以看出,本輪消費券入駐商戶涵蓋了大多數使用場景”。
豐富的消費場景,可以快速拉動消費意愿,打通循環。該負責人表示:“我們瞄準線下消費場景,從長期看,消費券對市場信心的修復作用,其實比短時補貼效應更為關鍵”。
交易金額1.56億元,拉動消費18.8倍
紓困實體企業拉動大眾消費
本輪消費券發放期間,零售業可謂是受益匪淺。
記者隨機采訪富臨百盛商場入駐品牌“毛戈平”時了解到,活動期間,店里的銷售量較平日有所增長;從付款方式來看,結賬時使用政府發放的普惠優惠券的顧客占比較多。
“領消費券加油”也是活動期間市民討論的“高頻詞匯”。根據對核銷訂單總額數據分析發現,加油站的核銷訂單總額僅次于零售業。
除此之外,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業,也在活動中實現有效發力。端午節假期,涪城區的碧水藍天銷售金額沖上了全市餐飲業首位,度假中心經理何曉英說:“與活動開展前比較,客流量上漲40%。”
那么,綿陽消費券到底拉動了多少消費?
“首輪市級財政消費券核銷金額達到830萬元,實現交易金額1.56億元,拉動消費18.8倍。”據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綿陽可以說是拉動效果最好的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綿陽還重點聚焦汽車、家電等行業推出專項補貼。
截至7月18日,全市累計申領汽車補貼3192筆,審核通過補貼641.9萬元,拉動汽車消費5.28億元;申領家電補貼4.4萬筆,審核通過補貼1849.6萬元,拉動家電消費2.37億元。統計顯示,限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6月增速環比上漲30個百分點,限上家用電器類商品零售額6月增速環比上漲30.6個百分點。
數據之外,企業的感受更加直觀。
“6月份,家福來電器綿陽區域6月家電零售增幅超40%,遠遠領先于全國行業15%的增幅。”四川家福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營采總監朱志桃在采訪中表示,十分感謝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一系列促銷費、穩增長措施,期待綿陽在下半年繼續加大助推力度,進一步激活市場消費,賦能綿陽零售及服務行業的銷售增長,爭取彌補上半年因疫情及整體經濟下行帶來的損失,在下半年實現經濟穩增長。
出臺“13條”,累計投入超2億元
消費促進“給力”提振市場信心
放眼全國,促消費反應最快的是綿陽,是全國率先正式啟動消費券發放工作的地級市,反應速度甚至快于一線城市。
縱觀全省,地級市中投入最多的是綿陽。“超過2億元,我們是除了成都外,全省刺激消費投入金額第一的城市。”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級“給力”,市區、園區也拿出超億元的財政資金用于消費促進活動,在關鍵時期展現擔當。目前,全市(含13個縣市區、園區)累計發放消費券4000余萬元,企業主體信心提振、消費者獲得感顯著提高。
無論如何發放,消費券仍然只能治“表”——要想真正提振消費,城市還要有更多作為。
“措施最給力的也是綿陽。”該負責人表示,“我市出臺‘促消費13條’,統籌全領域,創新提出支持集團消費、實施‘綿品出川’戰略、補齊農村消費短板、優化發展環境等引領性舉措。”
疾風知勁草,實干見真章。除此之外,為助力企業主渡難關,綿陽“連續出招”“毫不手軟”——
市級財政部門開辟綠色通道,積極做好資金保障工作;投入3000萬元文旅消費券支持文旅體市場企穩回升,帶動消費1300余萬元,餐飲、住宿等行業客流量顯著回升;商務局、文旅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共同拉開全市鄉村振興消費節序幕,合力開拓鄉村消費大市場;74家農業、工業、文創企業共赴“綿品出川”廈門站活動,實現現場交易額1400余萬元,線上交易額8000萬元,簽約項目50余個,簽約金額3.6億元;“綿品出川”第二站東莞行正在火熱籌備中……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綿陽始終保持著經濟發展的超強韌性,打出“組合拳”、下好“及時雨”,持續激活了市場主體“一池春水”。
編輯:李志